纪念抗战老人——爨守斌
岁月的流逝,谈忘了许许多多的记忆,然哪些为了民族为了国家的英勇壮举,始终烙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故事的主人公爨守斌虽离世四十多年,可时至今日在孟塬镇涧东村仍传扬着他当年率领弟兄们渡黄河战中条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故事。
爨守斌,生于农历年10月,卒于农历年1月,华阴市孟塬镇爨家村,在家兄弟中排行老三,幼时在村中私塾就读,后入华阴县云台学堂读书。他聪明好学,成绩优异,爱好体育。成年后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力大勇猛,为人刚直,好抱打不平,正义感强烈,在村中善主持公道,深受村人的信认和爱戴。
爨家村位于华阴东南偶,南接小秦岭,东与潼关巁斜沟隔沟相望。在他年青的哪个年代,兵荒馬乱民不聊生,村人经常遭受兵燹和土匪的骚挠。为使乡亲少遭袭挠,在先辈取得防匪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沟壑土崖,建造高低窑,有效地保护了村人。同时,他又善交朋友,经常与邻村以及潼关高桥,南北营等村义气相投青年密切交往,互通信息,健习拳脚,因而在潼关西部小有名气。
当日寇的铁蹄蹂躏华北,侵占山西之后,兵锋直指关中。为保卫陕西,保卫关中,据敌于潼关东大门之外,陕西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各种抗日组织风起云涌。年7月,27岁的爨守斌联合自己的各路弟兄,并以此为骨干,吸纳其他的有志青年成立了一支多人的游击队,任副大队长兼文书,同时,又动员家人以40担小麦购置了一把德国造盒子枪。在潼关前线,他们这支队伍接受了国民政府潼关抗日前线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成立之后,接受了一个月的军事素质训练,后又被安排到洛阳接受开展游击训练。在此期间,他与队员们不怕吃苦,认真训练,掌握了许多军事技巧,为开展打击日寇打下了基础。在一个风静月黑的夜晚,他们渡过黄河来到中条山南麓。
在此后两年多的岁月中,他们的游击以洛阳的夲营为依托,转战中条山和黄河北岸的沟塬广大区城,时而给鬼子以伏击,时而给鬼子以袭挠,时而经给鬼子运输线以破坏,大大小小二十余战,给侵略者以打击,展示了三秦儿女的壮志和智慧。在崢嵘的岁月中,有胜利的喜悦也有挫折的悲伤。记得老人在世时,每说到胜利的情景时,眉色飞舞,击木相庆;说到失败和挫折时心情悲痛,以泪洗面。他说,一次他们根据情报预备打埋伏,他与大队长,文书等视察埋伏点时,突然一枪袭来,与他并行且感情深厚的大队长倒毙面前,鲜血直流。尤其是年6月间,他们一行60余人整休后,再次渡过河去继续战斗。他们一路隐蔽急行军,冒雨來到芮城东南中条山麓一沟里窑洞中暂休,进入窑洞后,队员都很疲乏很快倒地入睡。而爨守斌当时闹肚子,个人警惕性又高,便出洞外,实然发现被包围,他来不及呼喊,一跟头翻下沟去,身后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60余人全部壮烈牺牲,唯有他逃得性命,腰椎严重受伤。他昼伏夜行,忍受着悲痛和伤痛一路向东,从济南回到洛阳。后又随大部队转战济南,翼南等地。抗战胜利后,因腰伤继发离开部队,回到华阴,在老潼关一亲戚中药铺疗伤,研习中医。后学医有成,成为了孟塬有名的中医,造福乡梓。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南下东进,他在潼关习医期间与数各战友,在黄渭洛三河口支援接应,为迎接华阴潼关的解放做出了自已应有的努力。年华阴解放后,担任县治安大队大队长,年因身体原因回乡行医至终。
滚滚大河东逝水,巍巍太华铸英魂。今年7?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周年,全国人民欢欣鼓舞,8月15日又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纪念家乡爨守斌老人的抗战功绩,写出此文以志之,以励来者。
作者简介
汪洋,华阴市应急局干部,受家熏陶,喜爱文学与书法。当过武警,曾下派农村任职,乡镇工作十年,散文、通讯曾在中国武警报、乌鲁木齐晚报、华山报发表。
勤洗手
微风华山原创不易,感谢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