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东方卫视《中国之星》的舞台上,歌手谭维维的一曲老腔摇滚把华阴老腔从华山带到了一个别样的舞台,瞬间引爆朋友圈......
“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在节目中,谭维维用一曲和华阴老腔混搭的《给你一点颜色》震撼全场,民族与摇滚的碰撞绽放出别样魅力,也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到了我们的“国宝”华阴老腔。
然而,对于巩义人来讲,“华阴老腔”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并不陌生,因为,在年,巩义和“华阴老腔”之间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是在年我市举办的《梨园群英荟河洛——元宵节电视戏曲晚会》上,华阴老腔的艺术家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表演。其实在那时,缘分就已经把华阴老腔从华山带到了巩义。
巩义老乡好福气哦!今天,精彩巩义小编就带大家百科一下这项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县市,久为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但又鉴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
华阴老腔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腔也是一种很小的戏种,是以皮影的形式进行演出的戏曲剧种。它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签手(指挥皮影)、副签手、前首(主唱)、后台、板胡。但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只不过,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赋就尤为重要。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这种土得掉渣的、独一无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这样的原生态,被原封不动地请到了大都市大剧院那豪华的舞台上,也被请进了央视的演播大厅。老腔,以这种最原始的风貌出现,却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
华阴老腔生于张氏家族。长期以来,久为华阴县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该音乐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张喜民、张新民、张军民、张拾民,是华阴老腔正宗传人张全生的儿子,他们保存着老腔自乾隆年间传下来的百余个戏本。这些戏本几乎全是北宋、金、元时期民间流传的西周、列国、三分天下、唐宋故事。翻开本子,可以看到用毛笔竖排记载下的一段段唱词。剧本大多由清朝流传至今,随着年代的久远,纸质已开始发黄变脆,好在艺人们早已对唱词铭刻于心,平时剧本几乎不用,只有重要的时刻才会拿出来展示一下。
谭维维和音乐人刘洲,通过华阴老腔的韵腔创造出的《给你一点颜色》,很好地运用音乐的Fusion手法,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音乐元素结合到一起,并创造出一种让年轻人听起来觉得震撼,但又更轻松接受的新形式。与此同时,五位民间老艺人的上场,也保留了华阴老腔的原汁原味,让作品不至于因为被现代化了,从而丢失了原生态音乐中纯粹的成分。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