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华阴简介
华阴文化
华阴新闻
华阴要闻
华阴资讯
华阴饮食
您的位置:华阴市 > 华阴简介 > 同春堂记 >

同春堂记

图文/雨点

同春堂记

李亮屏

四海同春,社会升平,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人的生活梦想,它既带给个人幸福感,也带给社会安全感。

民国二十五年左右,在陇西北关正街东侧(文昌宫对面)车家老院,13岁从陕西扶风县周原镇来陇打工的邓崑山与连襟杜守刚合伙租房经营中药铺,起字号“同春堂”。杜守刚主治看病,邓崑山主管经营,俩人高度默契配合,杜守刚耳朵虽背但医术精湛,邓崑山年轻成熟但老幼无欺,诚信经营,薄利广医,同春堂很快在北关及北路一带名声传出,方圆十里慕名前来诊治者无数,药到病除,人心安慰,邓、杜两家亦同处一院和睦多年。由于药店声名在外,同春堂曾经两度成为兰州大学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的来访之地留下踪迹。

年社会主义改造中,公私合营,同春堂并入城关中心卫生院,两人成为卫生院职工,邓崑山每月享受45元的工资待遇,杜守刚享受98元的工资待遇。

年正月初,一个通安驿乡急诊电话让杜守刚匆忙出门,谁知尽管身带现金粮票,无奈举乡饥寒,无食裹腹,一个多礼拜下来,头重脚轻,身体每况愈下。正月二十日乘火车返城,不料节外生枝,本应在文峰火车站下车的杜守刚却在土店子站下车,只好忍饥挨饿一路沿铁路线步行回城。

正月二十一中午,在家等候的邓、杜两家人始终不见杜守刚踪影,于是两家子女邓玉兰、杜桂娥等人连忙步行到文峰尉家店外婆闫某家去探消息,竟然在何家城门阳沟发现了昏迷不醒的杜守刚。在亲朋帮助下,几人连夜将杜守刚用架子车送回县城北关家中。次日凌晨,因长期饥寒交迫染疾无救,杜守刚不幸与世长辞,享年55岁,安葬于西郊安家山公墓。由于生活所迫,杜守刚遗孀与8个子女回迁陕西渭南华阴县农村老家,历经艰辛,遗孀于年3月辞世,享年93岁,子女随世如常。

邓崑山于医院以75岁退休,年8月以85岁高龄辞世,遗孀于年5月以88岁高龄辞世,二人均安葬于仁寿山二坪坡地立碑铭世。

医铭寿世,是同春堂这一中医传统的真实写照,也是陇西中医文化的社会标杆,对当代陇西中医药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往期作品

民俗

*陇西社火——财神图

*陇西社火——歪大头

*陇西社火——吃瓜

*正月十五闹元宵

*忆端午

*陇西云阳板

*又是一年朝山会

*陇西食箩

新农村少儿美育工程

*陇西县召开“新农村少儿美育工程”进校园活动安排部署会议

*中国舞蹈家协会“新农村少儿美育工程”项目“青舞飞扬”舞蹈学校义务教学进校园活动如期开课

*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艺术教育

*多形式开展“新农村少儿美育工程”活动

*校地联合实现孩子们的舞蹈梦

*给孩子一片舞蹈的天空

*活着,因舞蹈而精彩

*为“六一儿童节”排练节目

*加紧排练“六一儿童节”节目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编排特色舞蹈

诗歌

*雨一直在下(外一首)

*我的花事……(外一首)

*献给五月(外二首)

*我的云朵(外一首)

*落花(外一首)

*山上有棵我的树(外一首)

*丁酉四月多风雨诗歌三首

*夏日吟五首

*桃园忆故人?怀稼轩

*月光泪

*春之歌(组诗)

*爱妈,我心中的娘

*陇中之

*雪花,我梦中的女郎(外一首)

散文

*父亲的白发

*牙河,我曾经的过往

*父亲,我替你去了趟牙河……

文史

*对家乡的一份眷恋——《罗锦堂曲学研究丛书》出版记

*定西市政协调研陇西文史工作

*我的几个“三亲”记忆

*陇西县政协文史委组织部分文史研究员参观红崖湾纪念馆

*陇西曹家岘六十位红军英烈长眠之地

*陇西县博物馆藏“宴乐图”墓砖考论

*文追太史公诗怀乐天才——《巩昌府新志》的撰著者杨恩的史才与史识

剪纸

*陇西剪纸再获殊荣

*剪刀与纸的精巧结合——记魏金广剪纸艺术作品展

*剪纸的另类---武威重刻剪纸

*魏金广剪纸艺术作品展

*武威重刻剪纸

*心灵的窗花

*张锐利剪纸——“童年的记忆”

*首届丝绸之路民间剪纸艺术精品展入选作品欣赏(一)

投稿邮

qq.







































治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白癜风软膏能不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yinshizx.com/hyjj/130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