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去西北过年,路过西安暂歇了两天,一来是因为受朋友盛情挽留,二来也是因为对这座古城充满好奇探秘之心已久,此次正好趁机聊慰一下长久心思。
西安,据历史记载,建城已有多年,古称长安。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建都有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因此,游历西安,当然要去兵马俑、大小雁塔、钟楼鼓楼、秦始皇陵……等诸朝代遗留至今的历史名胜。部分景点之前有零星式的匆匆地游览过,这次就仅选了大雁塔、华山还有陕西历史博物馆三处以作对这座古都文明历史的窥探。
(一)大雁塔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年(唐永徽三年),是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取经带回的佛像、舍利和经书且经唐高宗恩准和朝廷资助而建造的。后又于公元年(明万历三十二年)经过大地震后的大修一直到今天,已有多年历史了。塔里面有详细介绍玄奘西天取经、译经和传经的故事和舍利子的展示。从小到大,心中一直存着一个疑惑:玄奘当时为啥要千辛万苦地去取经?这次游览中终得其解。据传,玄奘早年随其一个叔叔在习修大乘佛教时遇到诸多困惑,于是决定独自西行天竺求得真义。这一路之上,遭遇了语言不通、气候多变、交通不便、劫匪夺财以及早期无“护照”护身等诸多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战胜艰难险阻,终得正果。游览中,不禁联想,那些多得无法想象的困难换做今天我等身上,恐怕是没有一个人敢去上路的。回来后为翻译经文、传播经文呕心沥血,直至老去,耗尽毕生心血。后来整个东亚区域的小乘佛教皆因玄奘法师的取经传播而得以繁荣。玄奘法师那种不畏重重困难一心向佛,对理想和目标的不懈追求之精神让人深为震撼。这在当今众多内心浮躁、急功近利的世人身上是严重的缺乏。要想成就不凡的人生,创造不俗的业绩,我等当学玄奘。
(二)华山
华山,位于西安市以东公里左右的华阴市境内,古称五岳中的“西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山有西、南、中、东、北峰,宛如莲花状。这次游览华山,感谢朋友精心安排路线,从西峰乘缆车登顶,从北峰步行下山,沿途不仅遍历诸峰奇险景点,还以最佳视角观览到西岳庙、苍龙岭、南天宫、长空栈道、鹞子翻身、金锁关等诸多名胜全景。途中,窄处徐行,铁索悬梯,悬崖凌空,雪岭风吼,峡谷回转,峭峰陡立,山洞幽古,光影流转,穿梭越岭之间,脑海中不时幻化有无数古代奇侠剑士飞越于壁立万仞之丛,论剑于高山险峰之巅;石洞门前、虬松之下,时有文人圣贤在禅坐对弈、谈经论道、点评天下,挥毫泼墨之间,剑刻佳句上峭壁,留芳千古于后人,孕育中华文明渐次兴盛。畅想中一天徒步下来,不仅不让人感觉劳累,反而精神焕发,身心愉悦,这种轻松而充实的感觉是过去游览泰山、黄山时从未有过的。这其中缘由为何,回来深思良久,终不得解,唯有时势心境不同可勉强解释。创业之途犹如华山之路,险峻、崎岖、宽坦、峰回路转之势皆有,只有那些怀揣梦想、敢于上路、乐于征途的人,才能领略到平常之路上无法见到的更极致的沿途风景,才能体验到平凡人生里无法体会的生命丰盛之乐。
(三)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大雁塔的西北侧,相距不远。据介绍,其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藏文物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因此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走进博物馆,令人震撼。且不说建筑规模之大,单就参观的人数之多不亚于平时的北京故宫博物馆,这在春节临近时候还有如此爆棚人气相较他处恐不多见。参观人员中,各年龄段都有,学生人数偏多,因为正是寒假期间。馆内现代化的参观游览设施基本都配备齐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参观、学习。遗憾的是我们这次由于时间关系,只用了半天时间,匆匆浏览了两个展馆,粗略地领会了一下周朝礼制、大秦帝国、汉唐雄风的历史脉络和时代剪影。尽管只是走马观花,其所见所听已足以让人目不暇接、闻不暇接、思不暇接,每个展台上
的每一件文物身上,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浓郁的人文、远古的气息,还有那穿越古今的思想灵魂在熠熠生辉。他们仿佛具有超强的磁场,强烈地吸引着你穿越时空,去跟它们对话和交流。此时此刻,那些一直以来用于表述中华文明的“悠久、灿烂、华夏、、、、”等抽象名词都逐渐地在脑海中具象起来,还有一直以来积存在头脑中的好多碎片化的历代故事和人物这时候都似乎“历史”这根有形无形的线给串联了起来、拼合了起来,变得完整和丰满。于是,你的思想上更是感觉到一种无比的充盈和悠远,仿佛此刻的你从远古迩来,带着每一个朝代的烙印,走到了今天,走到了此刻,走到了你自己的面前,甚至还隐隐地告诉了你,未来朝哪里走。难怪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种古今大穿越、时空大转换的参观过程仿佛让人经历了一场精神大洗礼、思想大按摩,叫人身心无比愉悦,以至于走出展览馆好几天,思绪还常常回到展馆内留恋回味。
(四)风土人情
谈到陕西的风土人情,人们脑海中最先涌现的自然是黄土地、红高粱、白羊肚毛巾,还有那黄土山坡上的成排窑洞等等。没错,没实地到过西北的人,远远地感受到的只能是电视镜头、书画图片、文字小说中带给我们的这些明显的特征。可是,一个历史如此悠久、文明如此丰厚、疆域如此辽阔的黄土高原,是非深入者难以窥其一二的。
两天的游览时间里,为了最大程度地“走进“西安,在能不开车的时间里,我都是步行和乘坐地铁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混迹于熙熙攘攘的闹市人流中,真是大饱了五官之福,不去说那临近春节的节日盛装,只道那最具“西北风”的所见所闻:听到的,要麽是远处飘来的”嘶吼“的秦腔,要麽是身边憨厚的拉话话;闻到的,要麽是羊肉串的膻辣味,要麽就是炸油饼、油圈圈的浓香味;吃到的,要麽是红红的辣子油泼面,要麽就是大腕的羊肉泡馍;看到的,
要么是小窗口里跳跃的皮影小人,要么是“米脂的婆姨和绥德的汉”。十里长安,八百里秦川,赳赳老秦,汉唐长风。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养育了三秦大地上无数的儿女,更是发育了璀璨无比的中华文明。走在这个城市里,每一座古建筑和建筑上每一块砖头、每一片瓦,每一个西北人和每一个人脸上的“黄土晕”、言谈中的“酸辣”气质,每一条老街上和老街上每一个特色的名称,都是满满的地域特色和历史遗风,仿佛整个城市都浸润在厚厚浓浓的混合着西北风和汉唐风的气息中,让人沉醉不已。
就个人的过往游历而言,领略过纽约、东京的繁华,鉴赏过巴黎、罗马的古韵,逛吃过台北街头的夜市,感受过东南亚的热带风情……曾经的游览都与这次在西安一样也是匆匆而过,都难以留下特别的感触,可唯独只有西安却于我匆忙一瞥间让我流连忘返。何以如此,或许只能是因为我的身体里满是炎黄的血脉、骨子里就爱那厚厚的黄土和黄土高原上那咧咧的西北风可用来注解。
川上一丁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