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挖开沉寂千年的古墓,剥掉层层的泥土,这时每个人都睁大了圆圆的眼睛,看里面有没有宝贝,有什么价值连城的文物。
一个个闪亮的宝贝重见天日的那一刹那,围观的人群往往发出一阵阵惊呼。
这时候,唯独那些有经验的考古学家保持着冷静,他们在审视着古墓的全局,思考着文物背后的重大历史事件。
西安西影路金代墓
年,一个平常的日子,西安市西影路的一个普通小区内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古墓。
古墓是用砖垒起来的,墓室很小,长度也就1米半多一点,宽度有1米多。可能你要问,这么小的墓,怎么下葬呢?
这是火葬墓,所以墓室的大小不是问题。
买地券
在古墓里面发现了一个朱书的买地券,上面一行行的朱书红字告诉我们古墓的年代和墓主人。
墓主人是李居柔,曾任金朝的高官,在陕西做官,金朝正大三年(公元年)安葬在这里。他去世的那一年天下并不太平,当时成吉思汗在大漠草原崛起,正在攻打西夏。三年以后,蒙古就占领了现在的西安地区。
当考古学家打开墓室之后,发现这座墓保存很好,没有被盗过,里面也没有泥土,墓室非常干净完好。古墓里静静的躺着许多的精美瓷器,还有其它陶器、铁器等等。
西安西影路金代墓
那两个瓷碗、两个瓷盘是天青色釉,十分秀丽,特别是那玉壶春瓶,外表是月白色的釉面,显得玉润光亮,更是让人青睐。那几件瓷方盘、瓷盅,它们造型别致,也很吸引人。
玉壶春瓶、瓷盘、瓷盅
真想把这七八百年前宝贝拿在手上,仔仔细细,从里到外好好的端详一番。
考古学家也有这样的冲动,但是长期的专业实践让他们早已养成了另外一套操作规则,不会第一时间就拿起文物。
钧釉碗
钧釉碗
也许你要说,这么繁琐干什么?考古不就是挖宝吗!见到宝贝还不立即动手。
当打开墓室的那一刹那,考古学家也会惊叹,不过很快就陷入沉思,动手开始专业操作。如同一名第一时间抵达案发现场的刑警,首先在现场仔细的观查,然后照相,再绘图,再提取证物(提取文物)。
瓷盅
真的要这么严谨的操作吗?有什么用吗?
这都是为了揭开古墓背后的历史。
你看到了古墓里的宝贝,考古学家却看见了几百年前的大地震。
古墓发掘完毕了,但有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在考古学家的脑海中:在金朝正大三年(公元年)下葬时候,里面的瓷器、陶器、铁器等等都摆放的整整齐齐的。
为什么墓葬保存这么完整,里面的瓷器、陶器倒了一地呢?肯定不是下葬的时候放成这样的。那是为什么?
再来看看当时拍的照片,翻开绘的墓葬图纸,辨认着每一个蛛丝马迹,从中找出答案。
你看看那一个个文物都向南侧倒下,方向惊人的一致。特别是那2个小小的瓷盅,本来应该放在瓷方盘上的,却掉到了瓷碗里面。
啊!原来如此。原来是地震造成的。
多年以后,一场大地震摇动了整个关中,那些瓷器等文物倒了下来。
真是这样吗?
这些证据都指向了地震。
梅瓶、铜镜
这个古墓是金代末年的墓,时代是公元年。
年以后,在明代弘治十年(公元年),关中东部的朝邑附近发生了7级地震,关中东部房倒屋塌,死伤惨重。地震波及到了西安、咸阳,就连山西、河南甘肃等地都有震感。
不过这次地震离西安还比较远,也可能对古墓中的文物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又过了55年以后,那是明代嘉靖三十四年腊月十二日(公元年),在渭南华县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我国历史记载中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死亡人口之多,古今罕见,在世界上也极少有。
年华县8级地震等震线示意图
这次地震波及到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河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11省余县。震中区为西安市以东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朝邑至山西省永济县等。
根据当时记载:“郊墟迁移,道路改观,树木倒置,岗阜陷入平地,平地突起山阜。山移河徙四五里,渭河涨壅数日。一望丘墟,人烟几绝两千里。”
即使是远离震中的西安周围,也没有幸免。
临潼、蓝田、兴平、周至等损失惨重。在西安城里多数房屋倾倒,完好着不足十分之一二,死者占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三。
极有可能是这场地震,引发了西影路上那个金代古墓里的震动,让瓷器、陶器倒了下来。
谁知12年以后,那是明代隆庆二年四月十九(公元年),西安又发生了接近7级的大地震,波及陕西、山西、甘肃、湖北四省十余县。这次给西安地区造成了惨重损失,以至于西安、咸阳、泾阳、高陵、临潼等地,城里面没有一个完好的房屋,人畜死伤很多。
陕西地区≥4?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公元前年-公元年)
年8月8日发生了九寨沟7级地震,西安也有震感。这时候网上就有人说,西安没事,不会有地震。这真是掩耳盗铃。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关中地区就在地震带上,发生过8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7级以上3次。
在中国的古籍《国语》上就有句话:“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这就是发生在周幽王二年(公元前年)的岐山大地震。
在《诗经》里面有一首诗,名叫《十月之交》,其中也记载了这次地震:“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都成了一个典故了。不要忘记教训,面对地震,未雨绸缪,不能大意。
少陵原上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