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授权转载自深圳华汇设计
场地与建筑
SitandArchitctur
该项目位于上海宝山区,两条城市道路呈70°夹角交汇出的一块狭长的三角地界定出了该项目的用地,功能包含了城市展厅和社区社区配套等。在城市层面,我们思考如何使建筑充分有效的:1、契合场地。2、形成社区入口与重要的城市形象界面。3、引导人流。4、创造多层次的公共空间与城市生活。
南侧航拍
街角透视
功能组织与空间序列
FunctionOrganizationandSpatialSqunc
两条轴线与三个灰空间
设计中包含了两条主要的轴线,南北向的形成了进入社区的序列,东西向的形成主要室内空间的序列。三个灰空间由西至东分别是街角开放水庭院,入口竹院大雨棚和“漂浮”的端院。
门厅结合整个社区的入口,将空间分成两部分,西侧集中了大部分社区服务功能及城市展厅,东侧则是管理办公和老年活动中心。与此同时,在入口前区,通过与雨棚整体设计的景观装置,及后区的风雨廊,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西侧功能围绕一个庭院布置,引入自然光与景观,且与一层角部的灰空间相结合,提供健康舒适的活动环境。社区食堂布置于一层东侧相对独立的区域,方便使用的同时也较好的引入了地面的景观。
一层平面图
南向街景
街角透视
入口庭院与落水的景观装置
门厅室内
门厅的设计引入天光,形成日晷般的效果。斜屋顶的设计为空间形成向上的限定,强化的天光自然感与仪式感。而在室外,这里是建筑东西两侧的连廊,屋顶与连廊形成的开口,指向天空,与室内空间形成逻辑相似却不一样的空间体验。
室外连廊
建筑立面上的折型开窗,制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律的同时也在室内形成有趣的光影效果。
活动空间
室内局部
侧厅
二层空间局部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剖面图
开放空间的设定
SttingsofOpnSpac
因建筑位于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我们在设计中,提供了多处开放空间,以供人们休憩、逗留与活动。位于城市转角的位置,我们开放了底部空间,设计水池与活动场地,提高整个场所的活力与参与感。主入口处的灰空间,更多的是体现社区的仪式感。东侧端部,我们设计了一处小庭院,通过墙体的围合,向天空取景,与花园相接。
建筑局部街角庭院与灰空间
入口开放空间
建筑肌理与表情
TxturandFatursonFacad
体量上,我们试图在底层通过架空和增加通透感的设计,创造一种“水平的漂浮感”和连续性,以回应街道的空间特性。
南侧街景
建筑主要的外立面采用橘红色平面陶板和三角形陶板的组合,同时在开窗位置采用折型窗的设计,在外立面上形成较强的整体性和明确的体积感,且在天光环境下具有强烈的韵律感。鲜明的色彩也将成为社区的活力要素。三层的社区学校采用全玻璃的立面,不仅为室内带来充足的阳光,也为成为整个空间的特殊要素,与橘红色陶板形成了生动的对比。
墙身详图
街角透视
立面局部
对于这样一个典型的社区型公共建筑,我们希望通过一种清晰简洁的设计逻辑,创造出城市、社区和人之间的有机联系,也使之成为有特点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场所。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万科启宸.社区中心
建筑设计:深圳华汇
主创建筑师:肖诚
项目建筑师:印实博何啟帆
项目文字:肖诚印实博
地理位置:上海市宝山区
设计时间:年10月
竣工时间:年5月
业主:上海万科
基地面积:㎡
建筑面积:㎡
结构形式:钢结构
主要材料:陶板,超白玻璃
建筑摄影:张超
景观设计:RandDsignAssociats
室内设计:上海牧笛室内设计
图文编辑/深圳华汇-品牌部
长按识别图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