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菜馆拥有让世界人民垂涎的魅力,但老陕的地道风味却不仅于此。
白鹿原,传说因为周王在迁都洛阳途中,见原上有白鹿而得名;《白鹿原》,陈忠实先生用50万字铸就的关中传奇,将白鹿原的风土人情如实还原。
?陕西人艺《白鹿原》宣传片
而当《白鹿原》火遍全国,重新回到陕西这块土地上的时候,迸发出的,是比油泼面还地道的老陕风味:
原作者陈忠实:“我把《白鹿原》和我的生命一起交给你们了,谢谢你们把《白鹿原》演活了。”
人艺版《白鹿原》白嘉轩扮演者濮存昕:“从专业角度从美学角度来说,他们这个版本整个挺统一挺协调的,得承认人家这个东西挺精致,非常棒!我想,陈忠实老师会更喜欢他们这个版本。”
企业家冯仑:“看《白鹿原》,你会更好认识陕西人,也会更好的认识中国人。”
马东:不朽的小说是把一个民族的悲喜剧在读者心里舞台化,不朽的剧目是把观众心里的舞台呈现到眼前,推荐陕人艺这一版,一晚看遍望不尽的白鹿原。
人民日报:能把原作宏富的50余万字鬼斧神工的搬到舞台上,无异于创造了奇迹,这是对名著改编的完美呈现!
......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老陕风情,才能引来如此多的赞誉?
演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没有大牌云集,但是全陕西演员阵容的卖力演出,依旧让人赏心悦目。
比如扮演白嘉轩的演员蒋瑞征老先生,虽然接到这部戏的时候已有65岁高龄,但是依旧倾情演出。因为本剧深受全国人民喜爱,他曾经一连三月在外巡演。夏天最热的时候,厚厚的戏服能拧出好几斤的汗水。
但老先生谈论这些的时候却充满了骄傲,他倾情表演,自豪地称这部戏为自己的“代表作”。
?陕西人艺《白鹿原》-白嘉轩饰演者访谈
再比如扮演田小娥的青年演员张茜,她表示,为了展现田小娥的鲜明个性,她在演出时把自己想象成田小娥的化身,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舞台上倾泻这个人物的情感。
?陕西人艺《白鹿原》-田小娥饰演者访谈
正是这样一个一个鲜活演员的倾情投入,才编织出了这样一副精妙的舞台剧。
方言
就像英国人坚持莎士比亚戏剧必须用地道传统英式口音演出一样,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做到了全程陕西话在线。
但光是陕西人还不够。而且为了追求纯正的“白鹿原口音”,剧团还给演员们专门请了方言老师。编剧孟冰表示:在话剧中使用方言不是为了刻意“寻找”地域感,而是地域感本身就很充沛,以至于不得不这样表达。
因此,即使是作为配角的“乡民歌队”,那一声高过一声的“奏似滴!”也洗了所有人的脑。从观众的反应来说,方言的使用也是好评如潮。
只要来到现场,当灯光关闭大幕拉开、方言脱口而出的时候,你一定会赞叹这部戏的拳拳到肉。因为舞台上的人不再是一个个演员,而是化身成了从小说里走出来的真正白鹿原村民。
电视剧版鹿子霖扮演者何冰老师如是表示:“陕西人艺来演这个戏,而且还是用方言,这事就全对了!”
除了方言,剧中还融入了道地的华阴老腔,但并不刻意——只用了老腔《人面桃花》中的四句,惊喜却不违和,每每唱响都是掌声雷动。
这些考究的地道陕西细节,都在等待观众去发掘。
舞美
陕西人艺版的舞台美术设计师黄楷夫先生,并不是单纯凭借想象或者过去的经验,就为本剧设置美术场景。
毕竟,舞台美术不仅是一摆了事,还要考虑到配合剧情的起伏、人员的调度。他花了一年时间,整日和导演琢磨。把每一件道具,每一个景片,都手工做成模型,只为更好的把时代和地域风情重现。
最终呈现的结果,无论是肃穆沧桑的楼牌、冷峻威严的祠堂,还是金黄的麦原,都能瞬间把观众拉进白鹿原的现场,亲身体会关中土地上的时代洪流。
就像陈忠实先生说的那样,陕西人艺版的白鹿原细节丝丝入扣,把原著的风貌原样复刻搬上舞台,是真的把这部讲老陕故事的老陕小说“演活了”。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
陈忠实逝世三周年纪念演出
年4月19日周五19:45
年4月20日周六19:30
陕西大剧院歌剧厅
¥////
本场演出有字幕
优惠套票
元x2张=元(原价0元)
元x2张=元(原价元)
▲陕西人艺版《白鹿原》-陈忠实逝世三周年纪念演出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已购门票概不退换
◎本场演出不开放乐池区,负一层区第一排为实际演出第一排
?年4月19日周五19:45
年4月20日周六19:30
约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
本场演出有字幕
?¥
陕西大剧院
西安音乐厅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票务中心
-
西安市曲江新区雁南一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