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典故》有感
六年五班盛欣悦
历史就像恢弘的史诗,气势雄浑的交响乐和巨幅画卷,让后人充满无限的遐想,也让我们未来的生活有了参考和借鉴!
中国历史悠久,而悠久的历史塑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也默默地诉说着一段段辉煌!
秦朝的明月至今仍照耀人间,蜿蜒的长城也盘桓在北方的大地,江南繁华依旧,而那些曾经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帝王将相早已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不禁让人生出万千感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背后,是“飞将军”李广的真诚;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背后,是诗人陶渊明的清正廉洁;
磨杵成针的背后,是“诗仙”李白蜕变的时刻;
割发代首的背后,则是一代枭雄的另一面!
读史使人明智,从小学习历史,了解中华文明灿烂文化,增强文字自信,从历史中吸取营养,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风云变幻的时代脉搏,也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受益匪浅!
铭记历史,奋发进取,做博古通今的中华好少年!
读《历史典故》有感
六年五班刘丛萍
历史是一本“无穷无尽”的书,而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字眼,历史记录的是时间,是生命,是我们先人智慧的结晶,当我们说读完历史已不知过了何年何月,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将其阅读完,但是我们却能感悟他,理解他。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据调查,我们的祖国已有超过年的历史,从夏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封建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经历,但我们却知道这其中包含着祖先多少血汗和艰辛,第一次我阅读到了历史,它记录着先人的智慧和努力。
历史是一杯令人回味无穷的香茗,我们只能细细品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感悟,从而唇齿留香。
历史并非无形,当你凝心遐想,感悟历史,他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朗读者感悟
读《结草衔环》有感
六年五班刘雨迪
结草衔环这句成语是由“结草”和“衔环”两个典故结合而来的。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在生病时,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把一个没有生过儿子的妾嫁出去。后来武子病重了,又告诉魏颗,在自己死后让他这个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后,魏颗觉得父亲病危时的语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时的胡言乱语,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爱妾嫁出去了。后来,魏颗领兵和秦国打仗,看见战场上有个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结子,缠住秦军的战马,使秦军兵将纷纷坠马,魏颗因此获胜并俘虏了秦将杜回。当夜,魏颗做了个梦,梦见在战场上结草的老人自称是那位出嫁妾的父亲,是用此来报答魏颗不把自己女儿拿来陪葬之恩的。
据古代小说记载:东汉杨宝在9岁时,从华阴山北捉了一只受伤的黄雀,杨宝把它带回家饲养,等伤好后把黄雀放了。过后,杨宝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自称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衔4枚白环,说杨宝的子孙将来都会像白环一样珍贵。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和玄孙杨彪果然都飞黄腾达。
这是两个很荒诞的故事,因为这两个故事都含有知恩必报的意思,所以后人把它们结合成一句成语“结草衔环”,形容感恩图报。
读《先忧后乐》有感
六年五班赵宇涵
《先忧后乐》出自《历史典故》中其中一篇。
《先忧后乐》主要讲述了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到岳州当官,修复岳阳楼。而众人皆知的文言文《岳阳楼记》,就出自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范仲淹之手,范仲淹也在文章中写到“只有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才会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在朗读时,我就很佩服滕子京,虽被贬到岳州当官,但他也不自暴自弃,而且重新修复了岳阳楼。同时,我也很佩服范仲淹的才华,他仅仅因为修复岳阳楼,就写出了有三四百字的《岳阳楼记》,而且当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已经58岁了,被贬谪多次,依然不屈不挠。
范仲淹从生到死。一直坚守着以天下为几任的人生使命,而现在有些人,只把利益集中在个人身上,忘记了自己也是国家的公民,忘记了对国家该有的关切之情。
顾宪成的明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是一个口号,更应该成为我们真正的去实践的目标,胸怀天下的大气。
等我长大了,也要做像范仲淹、滕子京那样的人,他们不但有才华、有志气、有目标,而且他们知道回报国家和先忧后乐的那种悲悯之心……
读史画史
sale六年五班王珠园sale六年五班徐雪婷读典故有感
《历史典故》读后感
六年五班秦利成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因为有书,才让我们懂得了更多的知识,才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把我们带到无限广阔的海洋。
《中国历史典故》是我最喜欢的经典图书。它记录了个历史故事,他讲述了个经典事迹,它散发了历史的种种真实情况,向后人传递着《邯单学步》有个燕国寿陵人,他很愚味,但他很想学会一身本领,想到隐居山村的师傅学艺。那路途遥远,他实在走不动了,于是他看见什么学什么,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模样。他看到小孩子走路那么活泼,就要学,他看到老人走路那么稳重,也想学,他看到妇女走路那样摇摆多姿,也想学。在这样眼花缭乱的情景下,他真不知道要学哪个。不过半月,他连走路也不会了。《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会别人的长处,反而把自己的优点丢掉。
是呀!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不坚信自己的成果,而去学别人,最后把好成绩给搞糟了。在一片树林里,阳光明媚空气清新,我在树上看见了一只知了,它一动不动,我便用手指着它,说:“快看!那里有一只知了!”爸爸说:“这只知了是死的,看什么看。”我一脸迷惑,说:“不可能,一定是活的,你看它还在树干上呢。”我随手捡起一片树叶向知了打去,知了竟然没有动,我再仔细看,还是没动,我就信了爸爸的话,伸手去抓知了了。没想到知了一下子飞走了,吓了我一大跳,还差点瘫软在地上。那以后我就不再轻易相信眼睛看到的,而是学会《典故》中的道理,多用头脑考虑问题,不让假象蒙蔽双眼。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一本经典的好书,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承载了人生灵魂的全部美丽。我很喜欢这本书!
《负荆请罪》读后感
六年五班周禹彤
我家有本成语故事书,其中一个故事叫《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
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和蔺相如凭他的机智勇敢,搓败了秦王的阴谋,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封为上卿。可大将军廉颇居功自傲,很不服气,杨言如碰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读到这儿,我想:蔺相如连秦王都不怕,还能怕你廉颇?
谁知,李相如知道这个消息后,就请病假不上朝,避开廉颇,免得和他见面。一次,他坐车出去,碰上廉颇,就赶紧叫车夫往回赶。我有点儿不理解:蔺相如为什么不到赵王那里去告廉颇的状?当读到“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时,我一下明白了。蔺相如不仅津津计较个人利益,处处对廉颇忍让,原来是为了赵国的利益呀!这种顾全大局的思想是多么可贵的呀!我的脸红了。
和蔺相如相比,我真的是差的太远了,我有时为了芝麻大点儿的小事儿,就不顾全大局,这种狭窄的心胸真是不好。
前几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个年青人,手里拿着一根冰棒,冰棒的包装纸随手就丢到地上,而垃圾桶就在他身边,清洁工阿姨过来提醒了他,可他置之不理,清洁工阿姨只好拾起包装纸,扔进垃圾箱。看到这种情景我十分气愤,如果把他跟廉颇比,那可就差远了。
还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不知怎么回事,我后边的同学踢了一下我的凳子。当时我竟忘了这是上课,回头就冲那个同学嚷:“你踢我凳子干嘛?”那个同学忙低声说:“对不起”。我心想:“一句“对不起”,就行了?于是我就起来也踢了他的凳子一下,才算完事儿。这样一来,既打断了老师的讲课,又打断了同学的思路。可当时我一点儿也没想到这些。课下,老师批评了我,我还不服气说:“是他先惹的我”!现在想一想,自己当时多可笑哇!
《负荆请罪》让我学会了一个道理,做错事一定要知错就改,不能一错再错,这样只会带来更糟的结果。在文中我十分敬佩廉颇,因为他知错就能改,不像我,常常因为爱面子却死也不承认错误,一错再错,最后反而阻碍了自己的进步。我也十分敬佩蔺相如,他宽宏大量,既往不咎,原谅了廉颇,不像现在少数人,小肚鸡肠,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斤斤计较。我要向廉颇学习,我认为现在社会上也有少数人不懂得知错就改这个道理。
我们爱读书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都爱上读书吧!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让我们都做小书虫,去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吧!
呼兰区幸福小学校“幸福在阅读中”研修工作室
指导教师
高庆丽
编辑整理
高庆丽
审核
黄金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