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年11月26日-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1]。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2]
年9月10日被评为“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刀客举义爱国将领杨虎城(5张)
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幼名长久。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以农业为主,父亲兼做木匠活。因家境贫寒,久娃只读过两年私塾,12岁被介绍到一个饭馆当杂工混口饭吃,主要是拉风箱烧火。[2]
年,父杨怀福因杀人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14岁的杨虎城向会馆借了一辆独轮手推车,披星戴月一步步地步行里将父亲的遗体推回甘北村。因无钱安葬,还是乡民凑钱才草草安葬。后来在家乡组织一个丧葬互助组织孝义会。当年中秋扩大为以打富济贫为宗旨的中秋会。
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率会众参加陕西民军向字营与清军作战。袁世凯成为总统后,裁减民军,他当兵两年后退伍回乡。当年去姑母家所在的村庄,打死来收债的恶霸秀才李桢,遂落草上山,又拦截了一批税款,买了一支曼利夏步枪(M斯太尔-曼利夏步枪),逐渐拥有六、七条枪,百十号人,成为同州一带著名的刀客。
与邵力子等人在重庆
年,率众参加陕西护国军,在华县、华阴等地截击袁军。
年,所部被编为陕西陆军第3混成团第1营,任营长。后陈树藩为陕西督军,通缉同盟会会员李歧山、杨仁天、曹毓生等。李歧山等人为躲逮捕逃到杨虎城的军中共谋反陈。陈树藩得知后勒令杨虎城将李歧山等人交出,杨没有从命。陈又以提升杨为团长,扩编部队,增加武器等为条件希望杨将人交出,都被杨虎城拒绝。
年,孙中山在广州竖立护法的旗帜,于右任在陕西三原设立陕西靖国军司令部,杨虎城顺势参加护法战争,任陕西靖国军左翼军支队司令。北洋政府组织八省援陕,企图围歼陕西靖国军,他率余众在关山东北的界方和陈树藩所部万余人血战六昼夜,打破了北洋军的进剿。
年,直系曹锟取代皖系段祺瑞后,改变手法,对陕西靖国军采取分化手段,不久,靖国军大部接受改编,唯有杨虎城以保存革命人格为理由拒不接受改编。靖国军大部被收编后,总司令部不复存在,于右任被迫离开三原。杨虎城乃接于到武功驻地,重建总司令部,于委任杨为第三路军司令,所部改编为4个团。这时他在法门寺截获甘军陆洪涛部33马车军械,共有步枪0余支,子弹60万发,实力大为充实。
年5月,为消灭陕西靖国军,北洋军组织3万大军围攻武功,他血战20多天后终于战败,西退凤翔。为保存革命火种,带队跋涉一千数百里,击败围追堵截的各路敌军,到著名的沙陀国--井岳秀的势力范围延安寻求庇护。这种孤忠之情使他受到国民党的很大赞誉,孙中山亲自为他办理的正式的入党手续。功罪三秦。
年在西安
年冬,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与胡景翼将军、孙岳共组国民军,杨虎城以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名义率部南下,与刘镇华的镇嵩军和麻振武部在渭北激战。
杨虎城辞职公告(2张)
年5月,支持驱逐吴新田运动,在岐山、宝鸡地区重创向汉中撤退的陕西督办吴新田部。孙岳的国民三军入陕后,遂任国民军第3军第3师师长,当时所部精兵,兵强马壮。他通过在榆林认识的中学校长杜斌丞,聘共产党员魏野畴在其举办的三民军官学校和所属部队任职[1]。年北方的吴佩孚和张作霖联合对苏联支持的国民军开战,同年广州的苏联顾问为支持北方国民军开始北伐,吴佩孚一方面以其主力布防于长江一线固守,一面抽调兵力北进,联合红枪会,于3月一举击溃国民二军军长兼河南省省长岳维峻,国民二军10万人马败退豫西。刘镇华趁机东山再起,恢复了“镇嵩军”的旗号,召集旧部、土匪、红枪会等扼守豫西幽谷关,一战消灭国民二军7万之众,余众瓦解。吴佩孚委任刘镇华为所谓的陕甘剿匪总司令,以消灭陕西的国民军,清除其侧背之隐患。刘镇华在豫西纠集原“镇嵩军”旧部,以“打到西安去升官发财”为号召,收编豫西土匪、红枪会一些地痞流氓,组成了八个师,号称10万人的乌合之众,向陕西西安进攻。时任陕西军务督办的李虎臣集合了国民二军留在陕西的第十师的一部和陕西陆军四师的两个团,总兵力不到人。李虎臣向杨虎城求援。李在“你来我就守,你不来我就走。”杨虎城遂与朱子敏、邓宝珊、田玉杰等进行了紧急磋商,对当时国内军事政治形势作一研究,一致认为保卫西安,抗击‘镇嵩军’对声援广东革命政府北伐,有重要战略意义,决定顺应全国革命趋势,拯救陕西,进军西安。”四月16日,杨部第6旅旅长冯钦哉赶到西安,两天后,杨虎城也进入西安。遂拉开了北伐三大守城战之首,历时八个月,饿死6万人的西安防御战的序幕(具体见词条西安围城)。
初到西安,杨虎城(左)
事变前三人合影,中间为杨虎城
年4月28日刘镇华率“镇嵩军”抵达西安。到5月15日,刘军攻占城西三桥,完成四面包围,西安攻防战接连出现激战,西安保卫战由此开端。东关地区,鏖战惨烈,常常短兵相接,白刃拼杀。8月,城内弹缺粮尽,已陷危境,但西安城内军民仍在坚守。曾亲历围城的赵文杰在《西安城坚守记》中描述:“10月中旬,突降大雪,居民饥寒交迫,饿死者与日俱增,有一天路毙的竟达数百人。街头可以看到倚门而立的、坐于墙角的、躺于路上的、均系饿死之人。入冬以后,更是饿殍载道,无人收埋。这时,西安已经没有狗了。(入夜)除城上间有火光外,城内一片漆黑,形同死城。”
9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到绥远,在向全国发表参加国民革命宣言后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于右任以在陕国民二三军临时总司令的名义通电全国,怒斥刘镇华为“残忍暴酷惨无人道之人”。17日,五原誓师后,国民联军开始兵分两路解西安之围。援陕总指挥孙良诚率部由银川、固原、平凉入陕,经长武、彬县,10月初抵达乾州,在咸阳以东猴儿寨、三桥一带与镇蒿军展开激战,双方血战40多天不分胜负。最后,国民联军派出奇兵绕过南山直捣韩森寨敌军司令部。那些日子,处在最困难时刻的西安军民甚至可以听到西北方向隆隆的炮声,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彻夜不眠。十一月27日,杨虎城和李虎臣站在西安城墙上已可以看到国民联军的进攻,他们下令城内部队全线出城反击。入夜,城外火光四起,枪炮隆隆,城内居民披衣达旦,静候佳音。28日凌晨,镇嵩军全线崩溃,上午7时,西安四门洞开,被围8个月之久的西安城解围。战后西安大祭,杨虎城将军含悲手书一联:“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
由于冯玉祥曾在年入陕,设计杀害了靖国军中最有能力的将领郭坚,在陕西军人中留下了极恶劣的印象。年11月29日,在解围的第二天他就率领疲惫不堪的部队离开西安,转移到渭北一带休整。他自己则仅带了一名随从未通知任何人(连家人都未通知),悄悄离开了部队来到富平一位友人家中潜住。以此向广大陕西民众表示自己的引咎,表示自己不拟再干了。他的部下孙蔚如年说:“城围解之二日,虎城潜离部队,虑不容于冯公也。”围城期间他曾作了这样一首诗:千古诗人为写愤,风花雪月做陪衬;我本多愁多病身,目不识丁也来混。杨虎城在解围后说:“我这样一个人,率领着这样的部队,实际上等于废物,以这样的废物而勉强完成坚守西安的政治任务,已经算最高限度地发挥了作用,到此时不能不就此下台了。”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