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三湃 ■对话人物张喜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新京报:华阴老腔成为北京高考作文题,你怎么看?张喜民:我们一个小地方的戏曲能出现在北京高考的题中,我特别高兴。新京报:老腔和多种音乐结合玩跨界,会不会影响它本身的特质?张喜民:不管在大地方唱还是小地方唱,它本质东西和老状态没有改变。它是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果和现代音乐融合时,有些地方还是要有所调整,不然会很不融洽。比如和谭维维合作的《给你一点颜色》,我们就做了些改动。老腔不是眼前在舞台上的那点东西,之前老腔唱的是皮影戏。如果正儿八经学,生旦净末丑这五种音你都要会。它还是有些柔软的东西,而现在舞台上表现的慷慨激昂的东西比较多。
■对话人物
谭维维内地女歌手,曾与张喜民等华阴老腔艺人在年春晚上表演节目《华阴老腔一声喊》。
谭维维:我写作会以老人田间“吼生活”开头
老腔震撼我的是那种对生活的感悟
新京报:你知道华阴老腔这个主题被列为今年北京高考作文后,第一反应是什么?
谭维维: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我很吃惊很高兴,下午还很激动,现在刚过了开始那个劲儿。我觉得这个内容进入高考题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老腔这个题目,不单是对考生,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有很多可以发散的内容,不管是老腔本身的历史还是它代表的一种文化传承或者是生活态度,都可以好好发挥。
新京报:你觉得老腔为什么令人震撼?
谭维维:这种剧种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传承到现在,更早的时候是皮影戏配乐,再走到前台。作为一种表演形式,表演内容里面和当时的历史、文化、政治有很大的关系。
编后语:华阴老腔与当代摇滚乐的创新性结合,也说明在当下的环境下,文化遗产只有以创意为基石与核心,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与广泛的传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好的音乐是不会停下脚步的,也不可能在眼前的成绩中固步自封,而华阴老腔也值得被更多的人听到,点燃更多人的耳膜。来源:新京报、百度、新浪微博。编辑:沐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