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日行为规范
一、在家及上学途中(责任人:家长、学生)
1、在家测量体温,若体温超过37.3℃,医院就诊。
2、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洗手后正确佩戴口罩。
3、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或家长接送上学;如必须乘坐校外车辆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触校外车辆上物品。
4、入校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超过37.3℃,及时上报,医院就诊。
二、入门检测(责任人:值班领导、值班人员、门卫、班主任)
1、请同学们保持镇定、耐心等待、保持距离和安静,不要交流说话,积极配合测温教师做好体温检测工作。
2、请各年级学生在学校二门处由门卫引导两个区域(自动、人工检测)列队并间隔1.5米向前行进。
3、测温教师提前到岗,逐个对学生进行测温并引导学生进入班级,学校副校长检查有无漏测体温学生,及时调整程序。
4、测温教师发现学生有超37.3°及咳嗽、胸闷等现象,立即进行复测,并及时启动二级防护处置预案。
三、因病缺勤登记与报告、复课证明等日常防控(责任人:班主任、保健室)
1、不允许带病上学。
2、班主任每日8:30以前准时上报因病缺课学生名单,了解具体情况并从当日进行跟踪记录。
3、保健室教师(周新莹)汇总上报分管领导。
4、医院返校证明和隔离期限确认后经校长签字,方可返校。
5、班主任要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追访,记录情况并上报。
四、上课期间(责任人:教导处、任课老师)
1、教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
2、咳嗽、打喷嚏时用弯曲的手肘或纸巾遮住口鼻。
3、课桌椅保持间距1.5米以上。
4、体育课减小运动量,适量运动,学生之间需保持足够的距离。
5、音乐课尽量以音乐欣赏为主。
6、疫情情况不解除,师生皆佩戴口罩上课。
五、课间活动(责任人:教导处、当节上课教师)
1、每个课间,教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
2、每位同学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上厕所前后均需要洗手。
3、学生课间活动到学校指定的空旷区域,保持至少1.5米以上间距活动。严禁追逐撵打。不到其他班级串门。
4、上下楼梯进行分流指导,课间活动一、二年级根据活动区域就近出口原则进出,其他年级原则上不允许下楼,原地活动。
5、大课间活动区域:按照上学期各班指定区域活动,不得窜班。
六、在校期间如厕规范(责任人:政教处、值周人员)
1、排队有序如厕,保持1.5米距离。
2、进出时,按洗手要求及时洗手,确保卫生、健康。
3、不得在沿途或厕所内聚集、戏耍、打闹。
4、全程佩戴口罩。
七、早餐(责任人:总务处、值日领导、班主任)
1、早餐前班级认真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安全教育。
2、以就餐班级为单位有序就餐,安静有序,每人间隔1.5米的距离。
3、快速就餐,就餐期间不说话。
4、吃完饭立刻佩戴口罩,到指定区域洗手。
八、晨午检(责任人:政教处、班主任)
1、晨午检在各班级进行,时间安排在晨午自习前,由班主任监督和安排。
2、每个班级用额温枪进行测量,检查者戴好口罩和手套,并做好每个学生的体温记录。
3、对出现37.3度及以上学生立即报健康排查组,做好学生家长联系,并立即隔离(上报、联系家长及处理流程与校门口检查相同)。
九、放学(责任人:值周领导、行政领导、班主任、学生、家长)
1、进行错时放学:按照学校安排错时放学。同学排队离开学校,每人之间的距离为1.5米及以上,放学过程中保持安静,请勿言语交流。
2、放学回家不在外逗留,不接触闲杂人员,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或家长接送;如必须校外车辆等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3、回家摘掉口罩后马上洗手、消毒。可把钥匙、书包、外套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挂在通风处吹风。
十、班级卫生清扫及消毒(责任人:总务处、政教处、班主任)
1、上午、下午放学后,班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彻底的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班主任亲自带领监督,并保证开窗通风。
2、用84消毒液对桌椅、地面、储物橱、窗台、门窗、黑板、垃圾桶等班级所有区域进行清扫、消毒,做好垃圾清理和分类,不留垃圾在教室。废弃口罩必须放入专用垃圾桶。
3、政教处每日检查每日反馈,纳入日常量化,表扬优秀,对不达标班级责令立即整改。
4、保健室管理员每日对隔离室、卫生室进行清扫、消毒,做好记录工作。对出现发烧学生的班级在放学后进行严格全方位消毒和记录。
十一、学生卫生安全教育(责任人:政教处、班主任)
1、开学第一课,学校要对学生进行防控疫情安全演练,并集中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教育。
2、开学第一周,组织开展一次集体心理辅导,邀请疾控中心为师生做一场防疫知识讲座。
3、利用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