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踏勘谱华章
◆◆◆◆◆
势飞云天外,影倒黄河流。华山以奇、险、雄、高闻名于世,以其雄奇阳刚之美,让世人为之倾倒,被誉为“高奇四岳无”“雄险天下第一山”。
但是,当我们在险境与仙境之间领略华山如画美景与独特魅力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有这样一个团队,是他们历经艰险,在大自然的险峻面前毫不屈服,通过严谨勘察和丰富实践,为我们规划和铺就了一条走进险山的畅路。
这个团队,就是年组成的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华山名胜风景规划研究组。团队成员由当时学校的三十多名教师组成,李觉、张缙学等人主要负责。
华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资源丰富多样,既有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独特的地质地貌,还有相当数量的珍稀动植物群落,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从年开始,规划组以华山峪为中心,花了五年多时间,先后二十多次深入华山主峰周围的7条峪,踏进人迹罕至、奇峰参天的原始洪荒地带,探险于猿猴也不愿攀登的悬崖峭壁,历尽险中之险,终于识得了华山真面目,为广大旅游者绘出了一幅华山风景新图。
年的华山规划,范围界定为:南界是秦岭分水岭,东界是沿杜峪西的分水岭向南至干秀湾东的分水岭,西界是沿瓮峪西的分水岭向南至赛华,北界是华阴县城北新建公路南,总面积达.4平方公里(山岳地区.5平方公里,平原地区11.9平方公里)。其影响和保护地带,向东沿孟源原畔及古蜂道延伸,包括汉粮仓、西泉店、古撞关、黄河湾、风陵渡;西至柳叶河并沿古骚道向西延伸,至敷水镇,总面积平方公里。
要在如此广阔的领域里搞好华山规划,首先要正确认识华山。
华山是否自古一条路?除了华山峪可以进山之外,史料记载,“秦昭襄王令工施钩梯上华山”,说明春秋时,人们登华山,是从皇甫峪进去的。汉武帝时建集灵宫,唐玄宗封旨五岳,建西岳庙,也在皇甫峪口,而著名的解放战争中八勇士智取华山,也是从此峪进山。于是,规划组选择了踏勘皇甫峪。
皇甫峪内两面峰如刀削,沟底水流湍急,沿山崖石刻遗迹,均比华山峪年代更久,崖畔雕凿整齐的古栈道景观也胜于华山峪。
规划组提出,如果上山走华山峪,下山走皇甫峪,形成循环,既可避免人流上下堵塞,又可大增游人兴致。皇甫峪内水流甚丰,稍经人工筑坝,即可出现高峡平湖,垂帘瀑布;两岔口内,恍若世外桃源,猩猩沟里,原始森林,探幽观景,皆是妙处。如此规划,无需大费周折的开发,两三年内即可接待游客。
从华山峪往西两公里,有条名叫仙峪的山沟。峪内谷形极其曲折,山回路转,层峦叠翠,石崖倒悬;峪底水深流急,奇岩怪石林立,步步是景,无处不妙。最值一提的是太积总仙洞,据说是三皇五帝之一的少昊的住所。洞门岩壁形若仙人,洞内日月星辰,奇花异木,不可胜数,古人诗称“灵境不可状,鬼工亦难求”。
如此美景,如何能够让游人失却亲历目睹的机会?规划组成员四进仙峪,历探险境,深入考察。在后来的规划中,他们将仙峪列为开发重点,好让游人领略“陕西九寨沟”的瑰丽风光,拥抱这“躺在华山主峰下的维纳斯”,为游人打出了一条欣赏美景的通天之路。
到此,华山景区已经由传统的五峰一峪,扩展为五峰三峪,连构成一个庞大的名胜风景系统。
踏勘组成员一边啃干粮一边讨论规划方案
华山奇石多,许多美丽传说自石中来。可是,华山没有比较完整的资料,有些传说找不到地点,有些景观找不到历史根据。如何把那些散落的“明珠”发掘出来,找出华山相传的三十六峰、七十二洞,规划组决定主攻华山“大上方”。以“大上方”为基点,串连各处。
“大上方”很险。“去了大上方,上华山诸峰如履平地。”规划组向“大上方”冲击几次,都因山道难行或食物器械坠入山谷而被迫返回。年过六旬的老教授张缙学不服气,带了几个青年教师硬是要钻钻这个“虎口”。
“大上方”之险果然名不虚传。险峰如削似砍、一眼望不到顶;夹道乱石穿空,狭窄难行;山道上荆棘没过头顶,荒草让人望而却步。考察小组向“大上方”挺进,只走了一里多路,手、脸就已被划出条条伤痕,衣服也被撕破。
左穿右突,总算钻过了荆棘丛,可一堵山峰又拦住了前路,只有悬崖的折缝勉强立脚。可三十多米宽的山、80度的陡坡,向上看是青天一片,向下看是万丈深渊,一脚踩空将粉身碎骨。怎么办?张缙学一马当先,顺着折缝,一点一点往上挪,其他人紧随其后,在万分小心中,终于蹭到了“大上方”。他们摊开地形图,在骄阳西沉之前,找到了传说中的景点“金仙洞”“瑶池宫”。
历经数年辛苦奔波,西安建大的教师们凭着无畏的探险精神和求实态度,终于将华山的雄、奇、险、高尽在掌握之中,形成了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组根据考察所得的详细资料,提出了以华山主峰为中心,用栈道、陡梯、便道和索道连接,形成与公路沟通的旅游环形网的规划建议,以华山五主峰与周围三十六洞、七十二峰为主,环绕华山七条峪、山下玉泉院、西岳庙,建立大华山、大景区,让游人经历在历险、赏险、登险和探险的境界中。
年开始的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对华山风景资源现状的普查和评价,形成了华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第一次解决了如何客观科学地认识华山和建设华山的问题,为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全面合理的决策依据。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长远性。
■素材来源
节选自《漫游中国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
张瀛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