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华阴简介
华阴文化
华阴新闻
华阴要闻
华阴资讯
华阴饮食

印象华阴老腔一声喊

老腔

关中

印象

活活何人见混茫,

昆仑气脉本来黄。

浊流若解污清济,

惊浪应须动太行。

辽阔的关中地区,有黄沙翻浪的母亲河,有雨润青麦的秦川;它有雄浑的呐喊,也有柔声的低语。这块芬芳的黄土地弥漫着关中大地的深厚神韵,让人本能的呼应这种民间的原生态。老腔则是关中地区最淋漓尽致的大美的音律。

-

华阴老腔一声喊

-

我第一次听老腔是在大年夜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华阴老腔的演员们和谭维维一起在春晚的舞台上唱起了老腔。

我生在南方,长在南方,我所听过的戏曲是清丽的越剧,北方唱腔的粗犷豪放,是我敏感的耳蜗所不熟悉的。可是,当“华阴老腔一声响”,我忘却了婉转的吴侬软语,听到了来自久远而广袤时空的绝响,荡气回肠。

老腔演员穿着粗布对门襟,有的怀抱月琴,有的打锣,有的敲鼓,还有一个左手拎着长条凳的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右手拿着木砖,随着节奏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他们发狠似的敲击,高声地吼唱,像他们在黄河边放歌,在麦田里劳作一样自然。因为这是他们的歌,是关中的原生态。

春晚

我不了解关中,更是无知于老腔,但是在它奏响的那一刻,我心底的一根弦被波动,发出长鸣,这是本能的呼应。我想,我前世该是关中人。我听不懂老腔的歌词,却听到了渭水的波涛声,村院里的牛哞马叫,让我感受到关中乡村生活。

-

黄土地上的摇滚

-

老腔作为关中民间剧种鲜为人知,而它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却令人难忘。金庸曾说:“喜观老腔皮影戏,精彩无比,叹为观止。”

电影

《老腔》

老腔是英雄气吞山河的豪迈,是人喊马嘶的粗犷,是关中人的苍然。老腔戏剧目以三国故事为最,一听老腔,就好像听到了古战场上刀枪剑戟的撞击,心里慢慢地装进大山大河,生出一股豪气,一股无畏。

话剧

《白鹿原》

-

当苏词撞上老腔

-

宋时有人言:“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苏词豪迈旷达,配以雄浑的关中之声,恰如天成。

苏词之豪放,在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词之旷达,在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词之雄浑,在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寥寥几句,气势恢宏,人所震撼,似是看见纵马奔驰、挽弓射月的伟丈夫,这是同老腔一样的。今得知老腔这一唱法,心想,以老腔唱苏词,定能感受到苏词之豪放如黄河翻浪,滚滚逝水。

-

此心安处是吾乡

-

东坡曾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因是心安,才能豪迈旷达,才能写出豪放之词;关中大汉也是在黄土高原这处心安之地,听黄河翻浪,渭水拍岸,才吼唱出老腔。

老腔是关中大美的民间音律,是黄土孕育,黄河喂养的原生态。关中大汉唱老腔,唱出了心之所安,唱出了心之所向;东坡写词文,写的是心之所寄,写的是心之所往。他们都是由心而来,才能震撼心灵。

陕北

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老腔演员敲击长凳的肆意,耳边鸣响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吼唱。沙哑的声音,厚重而深沉,是乡土的孕育,是历史的沉淀,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外化。

笔者有话说:

这篇习作只是两年前产生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而我为什么会想写这篇推文,是因为我私认为有一些文化需要让大众知道,不限于地域。

其实华阴老腔早在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频频出现在许多舞台上和电影中,也走出国门远赴巴黎演出,但是我们的乡土文化因后继无人等原因正在慢慢地消散。同时,当现代人习惯于被动的、无意识的碎片化信息轰炸时,对许多文化的敏感度也在下降。

最后,希望这篇推送能够让大家浅浅了解一下黄土地上的摇滚——老腔。

(以上图源均来自网络)

因痴

Vergaengliche

Vergaengliche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点状白癜风
点状白癜风发病要多久才能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yinshizx.com/hywh/607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