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个被广泛转发的文章谈论北京国贸有的家长不肯让自家孩子与没有英文名字的孩子一起玩,理由是,英文名字显示孩子所受教育如何,文中的中产认为,没有英文名字的孩子大致处于教育的另一阶层,比较底下的阶层。
这文章似乎被骂得很惨。如今群众素质逐年提高了,竟还有人以一个小区域个别人群个别行为,代表阶层鄙视链。
曾经一直在外企工作,有个日资企业要求我有英文名字,很别扭,三个月后,我就辞职了。当然不是为了英文名字,就是综合而言,那公司比较差,管理混乱又刻板,不中用的条条框框很多,比如,员工必须有英文名字,因为香港的亚洲分部管理人员听不懂中文,也懒得学好中文。搞笑的是,当我为了应和公司气氛,自己取了个对国内办公环境而言有点儿生僻的名字(源自希腊神话的英文名),要求我必须有英文名字的那位高管竟然读不出那个名字...后来,我深刻觉得,有些人,有些公司,越不曾真正理解啥,越装作很在乎啥。
工作最长久的一家五百强企业,从未要求员工有英文名字,几百员工一半有英文名字,一半没有,办公室里中英文齐飞。老板是美国人,很耐心地用中文称呼我;三年后,我告诉他,他第一次把我名字发音发得很正确,老板有些羞愧又很开心,像个孩子一样。这公司的老外们中文一直在进步,充满各种真正国际性的人才。它以人为本,从不干涉员工在个人事物上的选择。
而名字,就是彻底的个人私事。
以当下所谓的中产的流行观点而论,李开复属于阶层及智商顶端的人物。十来岁就到美国求学,长期在微软和谷歌担任高级职务,曾经被乔布斯邀请加入苹果,在北京长期与风投及各路科技人物打交道,这样“逼格满满”的他,没有英文名字,在美国,同事们都称呼他KaiFu。
马云的英文很好,在各国演讲蛮受欢迎。有一位英文口音很重的中国人,受欢迎程度也不亚于马云,他就是小米手机的老板雷军。他是湖北仙桃人,武汉大学高材生,曾经长期担任金山公司CEO,投资YY,卓越网,等不少项目都成功了,小米手机也做得非常好,拥有亿的财富,是所谓中产推崇的顶级人士。只因为在印度以中式英文口音演讲,雷军大受嘲笑。以90后为主的B站上有好几个雷军唱英文歌的视频,最早是一位16岁高中生制作的,很受欢迎,衍生出了好多个恶搞雷军的逗趣视频。
这种嘲笑是善意的,包含了对雷军的喜爱。他很平易近人,说话很接地气,出差住如家,坐经济舱,十足朴素。雷军在B站回应了网友的恶搞,没有不高兴,说他也喜欢,顺势在B站年轻人中宣传起小米手机。
他成了很多年轻人心目中可爱的“雷帝”,“雷布斯”。小米手机往往新品发布时,就在B站上结合雷军英文被搞笑的视频素材一起做宣传,剑走偏锋,欢乐有趣,获得很多年轻观众热捧。
年轻人喜欢雷军的中式英文,其实源于同理心,如果不是曾长期在国外或者从小接受良好英文培训,要达到没有口音,很困难。而身为亿万富翁及科技界领军人士,雷军也说不好字正腔圆的英文,加上他又个性极为亲民,这给予了年轻人很大安慰,觉得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努力,不曾有富贵的父母提供昂贵的英文培训,也不要紧。像雷军那样,英文不算灵光,不也事业超级厉害,又极受欢迎。
曾经雷军的老板,金山公司的求伯君,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程序员。他以一己之力,在年研发出WPS办公软件,比微软的Word更早出现。由于只有20来个人参与WPS后续发展,没法比肩微软多人的研发队伍,WPS败给了Word。这是中国软件发展历程上非常令人骄傲的一笔,改革开放才10年,就走在实力雄厚的美国巨头微软前面,推出了很好的文字及数据操作系统。微软进入中国时,请求伯君参与word系统的汉化翻译,求伯君没有心眼地同意了将Word与WPS放一起推销给用户,微软就此获得了本来使用WPS的中国用户。
那时候的中国刚刚经济振兴,求伯君可谓虽败犹荣。他参与Word汉化,也功不可没。曾经为了锻炼英文,我一直用英文Word版本,后来改回中文版本,发现几乎毫无翻译痕迹,表达很符合中国国内电脑语境。想想至今依然经常被吐槽的译制片翻译,这是多么好的汉化例子。而这汉化最初出自求伯君及他建立的团队,他是一位出身清寒从未出国留学没有接受过英文培训的中国人。
是否有英文名字,是否家庭富裕能接受英文培训,这些,限制得了什么?有意愿学习英文,自然会有很多途径上下求索学会英文。
聪明的“中产阶级”,是否,聪明过头了?马云雷军李开复他们都明白“得屌丝者得天下”,大众路线是事业成功关键基础之一。所谓“中产”却鄙视这个,鄙视那个,人为划分阶层....
最终,走上社会之后,为孩子表达智慧的是专业技能及道德人品,不是英文名字,不是曾经接受过多少高级培训。
曾经,徐悲鸿林风眠等一批海外留学的画家,掌握了法语英文德语等等。回国后,他们却对一位只读过私塾的木匠出身的画家佩服得很,推之为中国当代最好的画家,他就是齐白石。
刘欢是法语系毕业,参加过法语歌唱比赛得过奖,但令他歌唱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好汉歌》,是以山东河南河北民间曲调为基础创作而成,如今,他致力于鼓励年轻人创作古风创作民谣,很推崇本土音乐。06年超女冠军尚雯婕是复旦大学法语系高材生,她致力于电音,法语及英文歌曲。逐渐地她淡出了歌坛,当评委当老板,因为,她的外文歌曲在中国无法流行,放到法国或英美,又不接地气,不是当地文化元素。相反,06年超女亚军谭维维走了本土音乐路线,与土气的华阴老腔合作,推出了得到热烈反响的《华阴老腔一声吼》,又有蒙古族风情的《乌兰巴托的夜》等极为接地气的作品,颇受大众喜欢。
借欧美舶来文化,鄙视本土文化,等同放弃立足之地。学会外来文化之前,请先认识本土文化,尊重本土文化。否则,所谓“中产”,只是无根的“中产”。
松源原创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属于图片原创者;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白癜风治愈的方法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治得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