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华阴简介
华阴文化
华阴新闻
华阴要闻
华阴资讯
华阴饮食

探访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传承水利智慧

—幸福长流“母亲河”赴陕西省专项调研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主持评选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了深入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辉煌成就,传承和弘扬水利智慧,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幸福长流“母亲河”赴陕西省专项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1日起开展了以“探索世界灌溉工程,传承水利智慧”为主题的社会实践。

郑国渠:千年古渠,历史与自然的交响乐章

7月22日,实践队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的郑国渠。团队成员出发前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郑国渠始建于公元前年,秦王政采纳了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余里,首开引泾灌溉之先河,并在建成后的余年中发挥了灌溉效益,大大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面貌。年,郑国渠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来到郑国渠,实践团队认真观察和记录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貌特征,深入了解了郑国渠的历史背景与工程成就,在当地开展调研,从附近居民和相关工作人员口中了解郑国渠目前的保护和利用情况。

(图一为郑国渠水坝,焦扬摄)

关中民俗博物馆:水利兴则文化兴

水利兴则文化性,在古老郑国渠等灌溉工程的滋润下,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农耕文明,关中文化由此诞生。活动第二站,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了解关中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图二为实践队合影,焦扬摄)

博物馆的藏品中最让实践队队员们难忘的莫过于多根雕刻精美的拴马桩,其雕刻手法精湛,艺术品味独特,被专家学者赞誉为“地上的兵马俑”。

(图三为实践队参观拴马桩,焦扬摄)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观看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表演,其是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以及梆子、钟铃、锣等源自群众劳作的器具,听起来高亢豪迈,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关中地区的生产劳动密不可分。表演让实践队队员们感受到了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

(图四为华阴老腔表演,焦扬摄)

龙首渠:千年龙首流古韵百年洛惠润秦东

7月24日,实践队前往大明宫文化遗址公园参观龙首渠文化遗产。龙首渠是西汉时期在陕西澄城、大荔、蒲城一带修建的引洛灌溉工程,建成时使得60余万亩盐碱地得到灌溉。同时,龙首渠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首创“井渠法”。现如今凭借洛惠渠所发展出的现代龙首渠引洛灌区,已成为一个灌排体系完整的大型灌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实践团队在龙首渠文化遗址进行了调研,发现许多人对于世界灌溉工程遗址的历史、价值及现状却知之甚少。队员们在参观调研的同时加强了科普宣传与交流,希望更多的人能够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yinshizx.com/hyys/1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