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华阴简介
华阴文化
华阴新闻
华阴要闻
华阴资讯
华阴饮食

魏宽放三国演义里的华阴元素

免费发消息,点这里

招聘求职房屋买卖教育培训二手市场交友相亲

--微华阴业务电话()--

DASHU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虽然它是小说,但它还是基本遵循历史,里边有几处有关华阴人或者发生在华阴的事,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华阴元素。

一、《三国演义》里的华阴元素最早出现在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崔毅庄上止有瘦马一匹,备与帝乘。贡与陈留王共乘一马。离庄而行,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接着车驾,君臣皆哭。先使人将段珪首级往京师号令,换好马与帝及陈留王骑坐,簇帝还京。先是洛阳小儿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至此果应其谶。

文中出现了一个人物太尉杨彪,弘农华阴人,是关西夫子杨震的曾孙,自杨震到杨彪,四世三公,杨家在东汉历史上是个大家族。这儿只是为华阴元素的出现来了一个引子,其他再无其他描绘。杨彪在文中并无一言半语。

二、到了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聚文武于朝堂,卓曰:“汉东都洛阳,二百余,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司徒杨彪曰:“关中残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鉴察。”卓怒曰:“汝阻国家大计耶?”太尉黄琬曰:“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卓大怒曰:“吾为天下计,岂惜小哉!”即日罢杨彪、黄琬、荀爽为庶民。

在这一节华阴人杨彪官职由太尉变成了司徒,文中太尉也开了言,纵论国家安危形势,但情况不妙,杨彪被董卓罢为了庶民。

三、第十三回《李榷郭泗大交兵杨奉董承双救驾》。却说曹操平了山东,表奏朝廷,加操为建德将军费亭侯。其时李傕自为大司马,郭汜自为大将军,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暗奏献帝曰:“今曹操拥兵二十余万,谋臣武将数十员,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献帝泣曰:“朕被二贼欺凌久矣,若得诛之,诚为大幸!”彪曰:“臣有一计,先令二贼自相残害;然后诏曹操引兵杀之,扫清贼党,以安朝廷。”献帝曰:“计将安出?”彪:“闻郭汜之妻最妒,可令人于汜妻处用反间计,则二贼自相害矣。”

帝乃书密诏付杨彪。彪即暗使夫人以他事入郭汜府,乘间告汜妻曰:“闻郭将军与李司马夫人有染,其情甚密。倘司马知之,必遭其害。夫人宜绝其往来为妙。”汜妻讶曰:“怪见他宿不!却干出如此无耻之事!非夫人言,妾不知也。当慎之。彪妻归,姜再三称谢而别。

杨彪与朱俊会合朝廷官僚六十余人,先诣郭汜营中劝和。郭汜竟将众官尽行监下。众官曰:“我等为好而来,何乃如此相待?”汜曰:李傕劫天子,偏我劫不得公卿!”杨彪曰:“一劫天子,一劫公卿,意欲何为?”汜大怒,便拔剑欲杀彪。中郎将杨密力劝,汜乃放了杨彪、朱俊,其余都监在营中。彪谓俊曰:“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言讫,相抱而哭,昏绝于地。俊归家成病而死。自此之后傕、汜每日厮杀,一连五十余日,死者不知其数。

二将回报郭汜曰:“驾已去矣。”汜曰:“我正欲哄过张,劫驾再入郿坞,你如何擅自放了

过去?”遂斩二将,起兵赶来。车驾正到华阴县,背喊声震天,大叫:“车驾且体动!”帝泣告大臣曰:“方离狼窝,又逢虎口,如之奈何?”众皆失。贼军渐近。只听得一派鼓声,山背后转出一将,当先一面大旗,上书“大汉杨奉”四字,引军千余杀来。原来杨奉自为李傕所败,便引军屯终南山下;今闻驾至,特来保护。

当下列开阵势。汜将崔勇出马,大骂杨奉反贼。奉怒,回顾阵中曰:“公明何在?”一将

手执大斧,飞骤骅骝,直取崔勇。两马相交,只一合,斩崔勇于马下。杨奉乘势掩杀,汜军大败,退走二十余里。奉乃收军来见天子。帝慰谕曰:“卿救朕躬,其功不小!”奉顿首拜谢。帝曰:“适斩贼将者何人?”奉乃引此将拜于车下曰:“此人河东杨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帝慰劳之。杨奉保驾至华阴驻跸。将军段煨,具衣饮膳上献。是夜,天子宿于杨奉营中。

韩融去了。李乐请帝入杨奉营暂歇。杨彪请帝都安邑县。驾至安邑,苦无高房,帝后都居于茅屋中;又无门关闭,四边插荆棘以为屏。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李乐等专权,百官稍有触犯,竟于帝前殴骂;故意送浊酒粗食与帝,帝勉强纳之。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国家动荡不安,国难当头,皇帝处于危险境地。在这一回,杨彪又成了太尉,并且给皇帝出谋定计,同时走夫人路线,挽救时局。第十三回华阴元素浓厚,既有华阴人匡扶社稷,积极的参与其中,又发生在华阴的土地上。

四、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夜徐郡》。太尉杨彪奏帝曰:前蒙降诏,未曾发。今曹操在山东,兵强将盛,可宣入朝,以辅王室。”帝曰:“朕前既降诏,卿何必再奏?今即差前去便了。”彪领旨,即差使命赴山东,宣诏曹操。

这一回太尉杨彪又一次出现,从短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曹操以后强大,跟华阴人太尉杨彪有很大关系,杨彪是曹操的引路人,曹操应该感谢杨彪才是,但最后的结果令世人惋惜……

五、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刑》。人报黄祖斩了祢衡,表问其故,对曰:“黄祖与祢衡共饮,皆醉。祖问衡曰:‘君在许都有何人物?’衡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祖曰:“似我何如?衡曰:汝似庙中之神,虽受祭祀,恨无灵验!祖大怒曰:‘汝以我为土木偶人耶!遂斩之。衡至死骂绝口。”刘表闻衡死,亦嗟呀不已,令葬于鹉洲边。

文中的杨德祖即杨修,是太尉杨彪的儿子,通过祢衡之口戏说杨修是个人物,说明华阴人杨修的不一般,说明杨修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为杨修后面的出场做了个铺垫。

六、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这一回主要描写曹操和马超、韩遂在潼关惊心动魄的激烈争斗,留下了曹操“割须弃袍”的典故,这是渭南之战或者说潼关之战的前奏,看起来和和华阴没有多大关系,实则不然,因为这时华阴属于弘农郡华阴县,这个潼关在华阴境内,潼关属于华阴,潼关是华阴的潼关,而非潼关的潼关,在此之前的典籍中,潼关根本名不见经传,甚至连“潼关”的名字都没有。

七、第五十九回《许褚裸衣斗马超曹操抹书间韩遂》。这一回正式写渭南之战,这个渭南其实指的是渭水之南的意思,当时还没有渭河这个名称,战争发生在华阴县境内的渭水之南,和今天渭南市所在地毫无关系。

曹操和马超在华阴县城东北一带斗智斗勇,马超兵败,最后只好逃回平凉老家,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老大地位。

八、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松观其人:单眉细眼,白神清。问其姓名,乃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字德祖,现为丞相门下掌库主簿。此人博学能言,智识过人。

松知修是个舌辩之士,有心难之。修亦自恃其才,小觑天下之士。当时见张松言语训讽,遂邀出外面书院中,分宾主而坐,谓松:“蜀道崎岖,远来劳苦。”松曰:“奉主之命,虽赴汤蹈火,弗敢辞也。”修问:“蜀中风土何如?”松曰:“蜀为西郡,古号益州。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余里。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所产之物,阜如山积。天下莫可及也!”修又问曰:“蜀中人物如何?”松曰:“文有相如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稳。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可胜记,岂能尽数!”修又问曰:“方今刘季玉手下,如公者还有几人?”松曰:“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忠义慷慨之士,以百数。如松不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记。”修曰:“公近居何职?”松曰:“滥充别驾之任,甚不称职。敢问公为朝廷何官?”修曰:“现为丞相府主薄。”松曰:“久闻公世代簪缨,何不立于庙堂,辅佐天子乃区区作相府门下一吏乎?”杨修闻言,满面惭,强颜而答曰:“某虽居下寮,丞相委以军钱粮之重,早晚多蒙丞相教诲,极有开发,故就此职耳。松笑曰:“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修曰:“公居边隅,安知相大才乎?吾试令公观之。”呼左右于取书一卷,以示张松。松观其题曰《孟德新书》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一十三篇,皆用要法。松看毕,问曰:“公以此为何书耶?”修曰: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

这一回作者让杨修正式登场,通过张永年和杨修的对话,通过张永年的过目不忘,说明人上有人,说明杨修才华横溢,机智过人,聪明绝顶,为后面杨修因聪明而死埋下了伏笔。

九、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沈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后人有诗曰:

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

聪明反被聪明误,反丢了卿卿性命。

这一回主要描写杨修因“鸡肋”事件被曹操杀害,并且通过“一盒酥”、“绝妙好辞”、“相府改门”、“献计曹植”等几件事对杨修一生的聪明过人之处进行了概括总结。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最后一个华阴元素,告诉人们人不能太过张扬,聪明要用到地方,昭示华阴在大汉王朝的最后影像,预示大汉王朝的即将灭亡。

《三国演义》回,根据我的统计有九回潜藏了华阴元素,值得人们细细品读欣赏。

作者简介

魏宽放,年生,祖籍华阴,生在蒲城,工作在华阴,从事教育工作,爱好用文字记录生活,当做娱乐,但无建树!

魏宽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yinshizx.com/hyys/9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