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在华阴市孟塬镇晓鹏村,通过村级综合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村上建立起了农兴社、科技社等四社一站,实现了村级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让群众的生活体验更加美好。
农兴社、科技社、民安社、村风社、党员急助站……近年来,华阴市孟塬镇晓鹏村村民的口中开始频繁地“蹦”出这几个词儿。这就是晓鹏村在乡村治理中探索出的“四社一站”村级管理新模式。
孟塬镇晓鹏村村民苗新荣:
(我这个村在没有成立这个社之前群众有些事像无头苍蝇不知道该找谁,要发展科技群众之间有点矛盾了也不知道该找谁,这个社成立之后想搞科技群众也知道找科技社,邻里之间的纠纷可以找民安社所以说群众感到很满意很高兴对于村上的工作都支持。)
晓鹏村地处华阴市镇东部台塬区,过去这里资源缺、收入低,群众生活困难,村容村貌更是不能提,村子的“形象分”全市排名都靠后。年8月,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农兴社,对村民门前私搭乱建、秸秆焚烧、乱贴乱画等问题进行治理,并和村民家家户户签订承诺书,共同维护公共设施,搞好日常保洁,村上的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去年年底,晓鹏村荣获了“陕西省十佳最美乡村”称号。
孟塬镇晓鹏村村民闫精敏:
(这几年我们村里变化特别大你看这绿化这巷道多干净多卫生从家里出来心情好的很,还有广场年龄大的人可以锻炼身体有健身器材,我和年轻人一起跳广场舞,虽没在城市,感觉过的跟城市一样,心情好的很。)
孟塬镇晓鹏村党支部书记冯小荣:
农兴社就是把过去的“官治”变成了“民治”,这套管理模式已经入选《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案例选编》。
农兴社让晓鹏村在华阴甚至在全省挣足了“面子”,而科技社则聚焦产业,让晓鹏村的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上先后争取投入30余万元,平整沟壑坡地余亩,发展油菜余亩。通过油菜产业发展,建起了油菜加工厂,兑现了“村民负责种植,公司提供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承诺。同时还成功举办了两届油菜花海节,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仅这一个产业可为每户村民年均增收0余元。
孟塬镇晓鹏贫困户刘春宁:
(原来我种的麦子,一亩地收入不到元,日子过得紧张。后来村上发展油菜产业,叫我们贫困户都种油菜,四月油菜花开,我们开办了农家乐,菜籽熟了我们就卖给公司,平时我们在公司打工,一年下来收入美着呢。)
孟塬镇晓鹏村党支部书记冯小荣:
(咱科技社不光发展油菜、还有花椒、猕猴桃等产业,目的是以产业带动发展,最终主要是为村民增收。)
为了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及时有效调处化解基层矛盾,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民自行成立了民安社,这让平安村庄建设又迈出了一大步。
孟塬镇晓鹏村第一书记延建华:
(我们晓鹏村民安社是在村支部的领导下由全村村民推选出村上的能人协调能力综合能力强的人组成的。它主要一方面是化解村民和村委会之间的矛盾;第二方面是化解村民之间的各种矛盾力争全村“小事不出走,大事不入村”全村实现了繁荣和谐的景象。)
与此同时,晓鹏村还组织德高望重的党员、村民组建起了村风社。为每家每户拟写家风家训,组织每年评选一批文明村民、大孝子、好媳妇等,让村风文明、民风和善为晓鹏村赢得好口碑。同时考虑到村里留守老人、儿童较多的情况,村党支部还号召全村44名党员捐赠了2万元,成立了党员急助站,为困难群众织起了救急保障网。
孟塬镇晓鹏村第一书记延建华:
(村上的留守老人和孩子遇到突发情况就到急助站申请急助资金,受助群众一个月内归还,确实困难的群众还可适当减免,缺口由党员再次捐赠补充。)
晓鹏村“四社一站”管理模式的建立,让村上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民风民情以及村级综合治理都取得了卓著成效,真正体现了村级治理的“自治、法治、德治、民治”,使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科学美好。
孟塬镇人大主席许鹏: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全会精神注入到晓鹏村四社一站农村综合治理模式中,不断在管理、创新、推广上再出新招,为更多村(社)加强综合治理水平树立典范,真正让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得到贯彻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