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华阴简介
华阴文化
华阴新闻
华阴要闻
华阴资讯
华阴饮食

渭南华阴市搬出穷窝窝迈向幸福路

当代移民搬迁

弘扬陕西移民搬迁精神

交流工作经验

共筑幸福家园

铭刻山河岁月

  华阴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严格按照“系统谋划、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以“三精”管理为抓手,坚持“统一安排部署、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建设、统一竣工入住”原则,今年9月,华阴市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实现搬迁入住,提前两年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孟塬镇营里村蒲峪组易地搬迁户余会云搬入新房后激动地说:“以前,最喜欢下雨了,下雨了,我们塬上的庄稼就有希望了,就不愁吃饭的问题了。但也最怕下雨了,每逢雨天,屋里就漏水,让人简直就没法呆。现如今,政府给我们分了新楼房,房子宽敞明亮好得很,我们以后日子就有盼头了,生活越过越红火......”像余会云一样,期盼吃穿不愁、住上新房、过上好日子的生活已经成为贫困群众的新梦想,党的扶贫好政策圆了普通老百姓的安居幸福梦。

精准识别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

  华阴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受自然环境制约,该市南部沿山和东部台塬一带的村民普遍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下,脱贫致富手段欠缺,“盖房娶媳妇”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搬出深山,住上新房,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状态,过上美好幸福生活已经成为贫困群众的奢望和亟待破解农村发展的难题。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该市按照“拔穷根、挪穷窝”的扶贫新思路,将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引导群众逐步向城镇有序搬迁,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识别是基础。只有对象识别精准了,后续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该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首先从精准识别入手,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为打赢精准扶贫胜仗奠定坚实基础。

  早在年8月份,华阴市移民办带着政策,深入全市各镇(办)村组,走进群众家中,调查他们的住房情况,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真实想法和真实诉求,通过两个月的不断搜集、整理、提炼、总结,最终形成了适合华阴市情的《华阴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宣传口袋书》,本口袋书全部发放到镇(办)干部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在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和“三项协议”的签订,根据前期摸底调查情况,结合当地情况和群众意愿,决定采取“以房定户,以房找人”的方法精准识别住房困难群众,通过报名、登记、审核、再确认等一系列程序,调整完善易地搬迁安置房的设计方案和建设规模。

  在对易地搬迁扶贫对象核查工作中,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在口袋书的基础上,制定了华阴市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认定标准,要求各镇办和驻村工作队在贫困户核查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核实对象,做到政策介入提前化和政策支持全程化。

  为了把识别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准确,该市移民办先后利用两周时间深入到镇村对前期摇号分房的保留户再次确认,对新增户审查登记备案。同时,多次与扶贫部门的建档立卡贫困库、住建部门的危房改造系统库进行对比核查,对不在建档立卡贫困库或者已经享受过危房改造政策的搬迁户坚决予以剔除。

  通过以上措施,做到了搬迁对象精准和安置意愿精准,为移民搬迁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理选址为搬迁群众发展添后劲

  精准扶贫,安居乐业是关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的成败。为了让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把惠及民生的事情办实办好,华阴市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要求,通盘考虑,精心选址。

  “四避开”,即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区;“四靠近”,即靠近城镇、中心村、园区和景区;“四达到”,即达到房产能升值、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强、公共服务好。

  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和统筹考虑,最终确定福惠家园和迪家社区为华阴市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因为这两个安置点全部位于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搬迁群众可以共享安置点周围成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搬迁入住后的生产生活需求。

  福惠家园小区位于华阴市东岳路东段,该小区共建有10栋11层高的搬迁楼。小区紧靠沿黄观光路,南眺华山、北望岳庙,周边有岳庙高中、华岳中学、华岳小学、学前教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隆发购物广场、惠欧城市广场、远大热力公司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这里也是3路免费公交的始发点,地势开阔、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孟塬镇迪家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位于孟塬镇迪红村,占地20亩,建设房屋面积㎡。这里地理位置优越,邻近孟塬镇政府、卫生院、财政所、电管站等便民机构,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学校、银行、超市等一应俱全,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

  项目管理上,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制定了华阴市移民(脱贫)搬迁安置项目工程监理办法;资金管理上,为确保专项资金“物理隔离、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制定了华阴市移民(脱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该市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树牢有解思维,下好绣花功夫,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最大程度释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红利,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

各方联动让贫困户早日搬进新居

  为了规范易地搬迁项目建设、推进工程项目进度,按照移民搬迁市场化运作原则,成立了华阴市乐业移民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移民搬迁项目实施主体来负责全市移民搬迁安置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该市移民搬迁安置房建设推行“楼长制”,移民办每名干部包联一栋安置楼,逐楼逐层落实倒排工期,对项目工程建设实行全天候督促检查,实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定期召开监理例会,实地解决安置房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在安全管理上,该市采取质量安全“零容忍”,移民办联合质监站定期对集中安置点项目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检查,要求工地每个月组织两次大型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对电工、塔吊工、大型机械驾驶人员等专业作业人员进行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有资质的专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每天上工的施工人员做好班前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置小区的水、电、路、暖、绿化亮化等室外配套,均由华阴市政府统一协调,统一实施。电力局负责小区供电和电力设备的安装,热力公司负责小区供热和设备安装,住建局负责小区配套道路的修建,林业局负责小区室外绿化。政府统一协调的好处是可以做到各部门联动、各负其责,最大限度的加快室外配套设施建设进度。

  在充分考虑搬迁户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为促进贫困户实际入住,华阴市对所有安置房进行统一装修,装修标准为室内水、电、暖、瓷砖全部铺设,墙体刷白,卫生间马桶、洁具、水龙头全部安装到位,室内所有电气面板和灯具全部安装,达到“拎包入住”条件。再加上两个安置点在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区的优势,搬迁群众可以共享安置点周边的公共服务,尤其是就医、就学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群众搬迁入住意愿强烈。

  在安置房竣工之后,小区里随处可见前来看房子的贫困户,他们有的在帮扶干部的陪同下办理搬迁入住手续,有的是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参观新房,谈论着怎样对新房进行装修布置,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

搬入新居美好幸福生活开新篇

  眼看着安置房一天天的“长”高,工程建设人员马不停蹄日夜奋战,贫困群众心中充满喜悦。

  华阴市以摇号分房、发放房屋确认书的形式实现人房精准对接,他们根据移民搬迁“以户定建、以人定房”原则,实现了安置房建设规模和搬迁规模的精准对接。通过摇号分房和实际入住,打通移民搬迁政策瓶颈,提升搬迁群众自主意识,将说服性工作转变为吸引性工作,移民搬迁基本实现政策对户、户对意愿、意愿对房、房对人,达到了搬迁意愿精准,设计规模标准,资源利用合理。

  在对象精准识别初期确定易地搬迁规模时,华阴市就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搬迁户签订协议,要求扶贫搬迁户在实际搬迁入住后必须腾退旧的宅基地。年初,该市移民办、不动产登记局和各镇办联合对该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户户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的旧宅基地摸底调查,将摸底调查结果与不动产登记局实现信息共享,在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过程中,凡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均不能再享受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政策,旧宅基地先由村组收归集体管理。实行“先除名、再发证”,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和安置小区办证同步进行。对受地质灾害威胁和房屋不安全的旧宅基地上的老房子一律拆除。

  9月7日,安置小区福惠家园门口异常热闹,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华阴市易地搬迁“发钥匙”活动在这里举行,这意味着凡是满足易地搬迁的贫困户都有新房子住了,看着面前一排排整齐化一的高楼,刚刚拿到新房钥匙的华山镇高家村村民老张流出了喜悦的泪水,他说:“以前不敢见天气变化,一下雨屋里到处漏水,院子也坑洼不平,出行也不方便。现在好了,搬进了新楼房,再也不用担心了这些问题了。今天来领钥匙之前我把胡子一刮,领着孙女就赶过来了。”连日来,领钥匙、看房、装修、搬家……穿梭在福惠家园里的贫困群众,脸上写满了幸福的笑意。

  “现在搬到城里了,感到非常开心。出行、就医、就业都很方便,门前就是3路免费公交站点。”一位易地扶贫搬迁户说。

  孟塬镇迪家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一改往日平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孟塬镇所涉及13个村的贫困搬迁户陆陆续续来到这里,办理扶贫安置房入住手续,并领取新居钥匙,乔迁新居。在工作人员带领下,群众们前往新房开门查看,安置房内装修一新,水、电、门窗齐全,地面铺设瓷砖,房间布局合理,南北通透,阳光充足,确保了群众搬迁后的生活质量。

  福惠家园小区规划建设移民搬迁安置房10栋套,安置搬迁群众户。根据家庭人口情况共分为50平方米、75平方米、平方米和平方米共4各户型面积。目前已经实际入住户,实际入住率68.5%。迪家社区规划建设移民搬迁安置房2栋72套,安置搬迁群众59户,预计在年底前,两个安置小区的实际入住率可达到95%以上。

  易地搬迁安置,不只是给贫困群众提供一处居所,更重要的是让搬迁群众有一个的生活家园、精神家园和幸福家园。

全程跟进为搬迁群众进行产业帮扶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搬进新房子并不是易地搬迁精准扶贫的终点,而是让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就业走上致富路过好小日子的第一步。

  华阴市以增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能力为重点,上下一心,凝神聚力,创新思路机制,持续着力攻坚,确保圆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各项目标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市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通过采取产业増收、安排就业、入股分红等措施,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有活干,能脱贫。

  早在年12月,该市移民办就已经与华旅集团、人社局、农业局、环卫局等驻市各企事业单位签订用工协议,承诺在用工人选上,优先考虑易地扶贫搬迁户。在人房精准对接完成后,印发了移民搬迁安置对象就业意愿统计的通知,要求各镇(办)在尊重群众意愿和现有产业的前提下,根据客观、务实的原则,如实填写产业就业靶向单。在扶贫办、人社局组织的就业扶贫公益专岗招聘会上,易地扶贫搬迁户有人实现人岗精准对接。

  目前,华旅集团已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保安、清洁工、餐饮服务员等岗位个,人社局公益专岗就业人数人,易地扶贫搬迁户外出务工人。除个别易地扶贫搬迁户民政兜底外,基本实现一户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群众搬出来后,人走地不走。”“想继续种地的,有专人帮扶搞特色产业;不想种地的,也有专人帮忙联系土地流转,拿着土地流转金在城里就业。”同时,华阴市还定下了一项原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所有工作岗位只向小区内的贫困群众提供。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高高兴兴住进“新房子”,享受新时代的好政策;易地扶贫搬迁,提振贫困群众精神“新风貌”,开辟脱贫增收“新财源”,齐心协力营建“新家园”,家家过上好日子。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増收致富大文章,大力发展产业经济,积极做好就业创业服务,让搬迁群众生活的生活更美好!”主管这项工作的华阴市副市长秦永亮如是说。

  华阴市的实践证明,只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易地扶贫搬迁就会成为纾民困、解民忧、得民心的惠民工程。

渭南日报梁晓蔚王渭王鼎震

陕西·当代移民搬迁









































中科医院
北京中科白淀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yinshizx.com/hyzx/483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