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已经打响,近日,陕西省华阴市聚焦人才优势、厚植人才沃土,充分调动各方人才力量,通过“支书”领、“人才”帮、“能人”带,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支书”领富强经济
村民要致富,支书来领路。华阴市实施“支书领富”工程,通过强化乡村“领头雁”作用,鼓励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创办经济合作组织,走出了一条抓“头雁”,兴产业、强经济的致富新路。华阴市孟塬镇冯池村是华阴扶贫产业发展的“明星村”,不仅因为扶贫产品“华山香菊”畅销国内外,更重要的是冯勇军这位村党总支书记领创办的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模式和现代公司运营模式,开创了华阴“村支书”“头雁”带富发展产业助力脱贫的先河。冯池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方面,以产业发展经营为中心,聚焦技术服务指导、基础设施配套、惠农贷款发放,统筹合力,建设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的香菊种植加工产业。另一方面,以改革发展模式为重点,推行“党支部+基地+农户+公司”的经营模式和“支部+电商+产业”的销售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利润分红、务工酬劳、集体收益再分配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共带动20户贫困户入股公司,复工复产以来,带动52户贫困户余人次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余元。在华阴,像老冯这样的“领头雁”有90余人,他们牵头成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遍布各村镇,人均带动创办1个以上脱贫项目,创出了冯池香菊、曲城鸡场、桥营果蔬等“支书”领富促脱贫的成功经验。冯池村村民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正在菊园中采摘万寿菊,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人才”帮困提能力
田地里,传统农作物的“领地”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农业设施大棚和产值高、利润高的特色农产品。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一直以来华阴市对于实施“人才帮困”工程的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解决扶贫“造血”难题,华阴市充分发挥市管拔尖人才、“田秀才”“土专家”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促进作用。建立特色农业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长期开展技术帮扶。开展职业农民培训,邀请省内知名农技专家开设粮食种植、果蔬培育和农机操作专题培训班,为群众送去脱贫“金钥匙”和发展“金点子”。华阴市华西镇南严村的刘小强年拿到了初级职业农民的证书,他在大棚圣女果种植中,农技专家逐环节指导、全链条帮扶、手把手培养,使他迅速成长为当地信科技、用科学、见收益的务农达人。现在已经是中级职业农民的他,不仅用科技为自己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还为当地其他农户就近提供农技指导、扶贫带贫。在他的带动下,南严村及周边村发展了棚共亩圣女果、多棚共亩甜瓜、20棚共30亩贝贝南瓜,为当地每年增加产值超过0万元。培育人才、扶持人才、发挥人才作用,让华阴脱贫攻坚的力量更足,效果更明显。华阴市结合农时,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田间课堂,在华西镇南严村实训基地,现场培训大棚圣女果移栽后管理技术。“能人”带跑强动力
在华山脚下的华西镇友谊村,党员带富能人薛军虎正在通过网络直播推介本地瓜果、蔬菜等农特产品。同一时间,为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接单、下单、打包……将一箱箱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华西镇为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邀请主播,通过网络直播推介本地农特产品。从最开始的淘宝电商,到时下大火的“直播”带货,薛军虎成功地让华西果蔬搭上了电商快车。年,借助“党员能人+”专项行动,在华西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薛军虎成立了为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将华西当地的樱桃、草莓、小乳瓜、红提葡萄、圣女果、软籽石榴等20余种有机农产品,依托淘宝、直播等平台进行销售。“线上+线下”的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也减少了中间环节,让农户享受到了电商“红利”,实现了村企民多方共赢。“党员能人+”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带动效应也照亮了华阴市解决脱贫致富难题的“最后一公里”。对党员致富能人、党员种养殖大户,华阴市在政策、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帮扶倾斜,把村级党组织和村级集体产业作为不断延伸“党建+电商”服务触角的前沿阵地,推动人才助力脱贫工作网络从“主动脉”向“毛细血管”延伸,放大党建带动效应。现如今,薛军虎的为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党员能人+”行动的成功典范,日订单量最高达到千余单,预计年总销售额可突破三百万余元。全市党员能人创办领办规模较大的扶贫产业基地50余个,帮扶贫困户超过1余人,切实形成了“培养一批能人、带活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应。(作者单位:陕西省华阴市委组织部)编辑:刘文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