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月7日19:00
地点:昆山当代昆剧院梁辰鱼剧场
时间:11月8日13:00
地点:张浦镇金华村田园乡村大讲堂
商洛花鼓:《夫妻观灯》
老腔:《关中古歌》《将令一声震山川》
紫阳民歌剧:《王二嫁嫂》
八岔:《卖绒线》
大筒子:《天仙配》
壹商洛花鼓
剧目:《夫妻观灯》
单位:陕西省商洛市剧团
商洛花鼓《夫妻观灯》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荣获一等奖;五十年代赴京参加全国音乐周,为中央领导演出,于年赴上海世博会在陕西馆演出、年赴乌克兰参加交流演出,从五十年代至今向观众演出达数百场。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陕西省商洛地区。清光绪三年湖北郧阳遭受水灾,大批灾民进入商洛地区,带来了郧阳流行的花鼓戏。后花鼓戏逐渐改用商洛地区方言演唱,并吸收了许多商洛的民歌小调,最终形成商洛花鼓。年5月20日,商洛花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贰老腔
剧目:《关中古歌》《将令一声震山川》
单位:华阴市华山老腔艺术保护发展中心
▲老腔
▲《将令一声震山川》
《关中古歌》获得第十四届群星大奖及群星表演奖。多次代表国家赴国外参加文化交流演出,几十次应邀参加央视、省市电视台演出,年登上央视春晚。
《将令一声震山川》旋律铿锵有力,气动山河。“将令一声震山川,人披衣甲马上鞍,大小儿郎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
老腔旧称拍板腔、拍板戏,清乾隆年间形成于古同州府的华阴县境内,原是一人主唱多人帮腔的说书表演形式,后发展为皮影戏。年,由皮影戏改为真人扮演,演出现代戏《深翻地》,由此发展成为戏曲剧种。现流行于陕西华阴、潼关等地。
老腔历史悠久,说唱特点突出,原音保留完整,因而具有戏曲史价值。它的主旋律是船夫号子的音乐化,是艺术源于生活的见证。唱腔亢奋激越,充满阳刚之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年5月20日,老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叁紫阳民歌剧
剧目:《王二嫁嫂》
单位:紫阳县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
紫阳民歌剧是新兴剧种,发轫于年黄群众先生创作的民歌剧《嫁嫂》,该剧以紫阳方言和紫阳民歌为养分,孵化出一个新的艺术样式,即紫阳民歌剧。年,陕西省人民政府首先确立其为地方剧种,后载入《中国戏曲曲艺大辞典》。现主要流行于陕西安康市紫阳县。紫阳民歌剧的主要声腔构成是紫阳民歌及地方小调。在音乐表现上,它成功吸收了民歌小调、山歌号子的声腔特色,巧妙借用了民歌的叙事、抒情等艺术手法。在戏剧的编排和构架上,合理借鉴和消化了汉调二黄、八岔、川剧等表演程式,经过长期的舞台演出实践,又融合了现代舞蹈的时尚元素,使民歌剧在形式上日趋轻盈、活泼,表演富有内在张力,形成了富有浓郁陕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新兴剧种样式。肆八岔
剧目:《卖绒线》
单位:安康市大河镇仁海戏曲班社
卖货郎挑着绸缎花线各种货物。走街串巷,来到张家村,遇见幺姑一件钟情,喜结良缘。
八岔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是以陕西兴安府一带的民间小调为基础,结合花鼓戏等艺术形式发展而成的剧种。当前流布于陕西安康市汉滨区、汉阴县、平利县、旬阳县、白河县等地。
八岔剧目丰富,本戏少,折戏多,题材多为男女爱情和日常生活中的轶闻趣事。年5月11日,八岔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伍大筒子
剧目:《天仙配》
单位:安康市大河镇仁海戏曲班社
大筒子以主奏乐器大筒子胡琴得名,又称“拉胡戏”“筒筒戏”,因常与八岔同台演出,民间称其为“二棚子”。
当前以陕西汉阴、安康、旬阳为中心,流行于石泉、宁陕、西乡、岚皋、紫阳、镇安、紫阳等地。除了专业和半专业班子外,大筒子也以小场子、打围鼓等形式演唱。大筒子的传统剧目有百余种,多属民间传说及神妖传奇题材,以短小折子戏为主,本戏较少
演出日程表
▼
扫码购票
▼
昆山文化艺术中心昆山当代昆剧院End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分享之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