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姚村位于华阴市(县)北一公里处,村中心有一座土地庙,座北朝南,至今流传着“东巷南姚村,西巷鱼池屯。共饮清泉水,同居一个村。"的佳话。
很早以前,据《华阴县志》记载,东巷梁氏家族,源于汉朝,盛于唐朝。族大人多,事业兴旺发达,以“勤俭传家久,耕读继世长”教育子孙后代,以“高雅的风尚,广阔的襟怀”传承家风家训。
平凡的人生
年农历腊月二十一日那天,寒风刺骨,大雪纷纷,覆盖了山川、田野和村庄。梁府四合院内,大铁盆内呈显出一朵美丽的“雪莲花",十分耀眼,围观群众络绎不绝。突然,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长空的寂静。原来是梁庚井之妻王云侠临盆,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宝贝,喜爱极了,取名翻荣(其意:繁荣昌盛)。从此梁翻荣开始了自己平凡而有意义的人生。
梁翻荣生在华阴,长在白水,现居新姚村。自幼聪明好学,天赋悟性,自学成才,精通了农村常用的各种实用技术,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农民工程师,号称农村"能人"。
在9O年代农田水利建设中,从设计到施工,他和村民一道同甘共同,亲自挖渠、铺管、架电线,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无论遇到多难的问题,总能想出办法,战胜困难,使全村实现了“方田林网,绿树成荫,高准标化的井、渠、路、树、电一体化"的示范村,被陕西省授予"文明村"。
年春节前夕,新姚村委会办公大楼,灯火通明,有党员,有干部,有村民代表,欢声笑语,汇聚一堂。“春节茶话座谈会"上,支书一石击破千层浪:"我们新姚村由四县八乡十六村移民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从年起在两委会带领大家,从无到有,从庵棚到高楼大厦,从荒草滩到千亩良田……但我们不能忘记,曾经辛勤工作的老模范梁翻荣同志。教育是兴村之本。两委会提出:“再穷不能穷学校”,建设园林式校园。党员、干部每人集资元,梁翻荣压缩家中开支,捐资元,同时他利用所有闲余时间,走村串户,寻亲访友,为全村筹备资金20万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他大胆创新,改造了避水楼,建立了亭台楼阁、清水喷泉,建造了小巧玲珑的“华山”缩影。“普九"验收中,“新姚小学”成为全市样板。
这时,老支书喝了杯水,又满面笑容地说:“如今的新姚村,方田配套,五谷丰登,琅琅书声,巷道整洁……一座座丰碑将载入史册。
梁翻荣担任支委、村委,三十年如一日,忘我的工作。多次评为“优秀党员"、“百姓标杆”,光荣地出席了六次乡镇党代会。
撰稿:梁向荣讲述人:原新姚村党支书邹回民
作者简介
梁向荣:华阴市新姚村人,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夲科学历,供职华阴市进修学校。本人热爱教育事业,潜心文学写作,华阴市作协会员。作品见于《陕西散文论坛》、《华山报》,网络平台论文荣获《陕西省优秀论文二等奖》,著有《情系华山》出版。
点击华阴电视台官方平台“华阴微视”,更多精彩等着您!
图文消息请发送至hyws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治疗白癜风秘方白殿疯去哪家医院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