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渭南
它是什么样子?
渭南,历史名人荟萃,
古迹遗留遍地,
它们共同赋予渭南,
一个个深刻的标签……
宜居宜游富美临渭临渭区西部绿色休闲之都华州区华夏金城千古雄关潼关县三河腾流秀美同州大荔县西部明珠大美合阳合阳县千年古城魅力澄城澄城县果酒之乡四圣故里白水县革命老区关中名邑富平县龙脉福地将相故里蒲城县华夏之根杨氏故里华阴市史圣故里人文韩城韩城市智领未来能量无限高新区产业强区经济新城经开区渭南发展历史?VS夏(约前21—前16世纪),传说属雍州,为有扈氏族活动区。
商(约前16—前11世纪),为骊戎国之地。
西周(约前11世纪—前),属当时的京城郊区。
东周(前—前),春秋时属晋。
秦孝公十年(前)秦伐土邽戎,在今渭河以北置下邽县,县治在今故市镇附近的故县村。次年置郑县,辖今渭河之南地。
战国时,渭南先属魏,魏襄王五年(前年)献于秦,辖渭河以南地区。
秦(前—前),渭河以南属骊邑,渭河以北属下邽。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年)设内史,辖骊邑、下邽等,此时,北部还设有莲勺县,据《汉书·地理志》载:“当属内史”。
西汉高祖元年(前),项羽进军关中,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骊邑、下邽一度属之,莲勺亦当属之。二年,汉设渭南,河上二郡。郑、骊邑属渭南郡,莲勺属河上郡。九年(前年)撤二郡,复隶内史。前年七月,骊邑更名新丰。
建元六年(前年),分内史为左右。新丰、郑、下邽属右内史,莲勺属左内史。
太初元年(前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冯翊。新丰、下邽、郑属京兆尹,莲勺属左冯翊。
新莽始建国元年到地皇四年(9—23年),设烈郡、新丰、下邽、莲勺各县属之。
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邽并入郑县,属京兆尹;莲勺数左冯翊。密畤县,当时在此时并入新丰,属京兆尹。
建和元年(年),又恢复下邽县,改隶左冯翊。
魏(年—年),改京兆尹为郡,左冯翊为冯翊郡。新丰、郑县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隶雍州冯翊郡。
晋(年—年),新丰、郑县仍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仍隶雍州冯翊郡。
东晋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年)正月,割新丰、郑县地,置渭南县(县域在今老城北),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仍属雍州冯翊郡,
后秦时,渭南、下邽隶属未变,唯据《太平寰宇记》载:“姚苌废莲勺县。”北魏登国元年(年),因避道武帝拓跋珪名讳,改下邽为夏封县,迁治于雄霸城(今巴邑镇)。
太和三年(年)复设莲勺县,废夏封入莲勺,隶雍州冯翊郡
孝昌三年(年)改渭南县为南新丰县,并设渭南郡,治所迁至今县城东南四里明光塬上。
西魏大统三年(年),复设夏封县,与莲勺同隶雍州冯翊郡。废帝二年(年),分置灵源、中源二县,改南新丰县为渭南县。三县均隶雍州渭南郡。
北周建德三年(年),废渭南郡、灵源、中源入渭南县,属雍州京兆尹。同年因莲勺界内屡有“群盗”,置延寿郡,郡治在夏封县,领夏封、莲勺。
隋初,置雍州,不久改为京兆郡,渭南属之。
开皇三年(年),废延寿郡。
大业元年(年),改夏封为下邽,与莲勺同属冯翊郡。
大业十年(年),将下邽县治迁到今下吉城,隶同州。《两京地理志》载,开皇十四年(年)隋文帝到渭南,见塬上缺水,将县城由明光塬迁至今老城。
唐武德元年(年),渭南改隶华州。垂拱元年(年)华州改为太州。
神龙元年(年)又复为华州。
天授二年(年)七月,析渭南、庆山置鸿门县,县治在零口镇。同时设鸿州,领渭南、庆山、鸿门、高陵、栎阳等县。
大足元年(年),废鸿州及鸿门县,渭南属雍州。
开元元年(年),渭南隶京兆府京兆郡。自武则天垂拱元年将华州改为太州后,州名几经更改,下邽县隶属未变:开元元年,为华州华阴郡。
天宝元年(年),州废郡存。
乾元元年(年),又改名为华州。
上元二年(年),再改为太州。
宝应元年(年),复名为华州。
宝历元年(年),复为太州。
乾宁四年(年),为兴德府。
光化三年(年),为华州。
五代后梁时,渭南隶大安府。
后唐、后晋、后汉一直隶京兆府,后周显德二年(年),改隶华州。下邽县一直隶华州。
北宋建隆元年(年),改华州为镇国军。
至道三年(年),陕西路华州华阴郡。
皇佑五年(年)该镇国军为镇潼军,渭南属之。
熙宁六年(年)撤渭南,入郑县。
元丰元年(年)恢复渭南县,隶永兴军路华州华阴郡。下邽县,一直隶华州华阴郡。
金皇统二年(年),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改镇潼军为金安军,渭南、下邽属之。
元中统元年(年),改金安军为华州。
至元元年(年),并下邽入渭南,曰并管。十六年(年),改京兆路为安西路,二十三年(年),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黄庆元年(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渭南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华州。
明洪武十四年(年),革“并管”名,下邽化为渭南县,县境始跨渭水南北,隶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史司西安府华州。
嘉靖三十八年(年)十一月直隶西安府。
清,隶陕西省西乾鹿道西安府。
民国初属关中道。
年属陕西省。
年到年,渭南市境内陆续解放,各县人民政府废除了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实行区、乡、村三级制。渭南分区时6县共设82区2市乡,大荔分区时8县共设72区2市乡,富平县设13区2市96乡。除已划出的临潼、蓝田县外,境内共设区6市乡。
年5月渭南专区对县以下行政区划进行了缩编,全区13县共设区乡,富平县设10区97乡。剔除临潼、蓝田二县,境内共设92区乡。
1年,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各县相继对区划进行了调整,并小乡为大乡,乡下辖高级农业合作社。
年9月各县相继撤乡,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同年11月,并小县为大县,今境内共设渭南、蒲城、大荔、韩城四县。县以下区划随即进行了调整,并小社为大社,下设管区、大队、生产队,除临潼、蓝田二县,境内共设42个公社个管区。
年8月恢复华县、华阴、潼关、合阳、澄城、白水、富平县后,各县对县内行政区划重新整编,撤销管区,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制。境内的11个县(除临潼、蓝田)共设个公社,渭南、蒲城、富平三县在公社之上还设有区工委。5年11月区工委撤销。
0年1月将蒲城县的高楼河、肖家堡、阿庄、广阳4个公社划归铜川市。到2年,全区13县共辖个公社(镇)个生产大队个生产队。今境内的11个县(市、区),共辖个公社(镇)个生产大队个生产队。
4年渭南、韩城改县为市,驻地城关镇改为街道办事处。按照政社分设的规定,各县(市)普遍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实行乡、村建制,全区共设街道办事处2个,乡个,镇55个,村个。
8年移民返回库区,大荔县增设了6个乡,华阴县增设了3个乡。
年华阴县改为市。
年12月17日,撤销渭南地区和县级渭南市,设立地级渭南市,市人民政府驻东风街83号。原渭南地区的华阴、韩城两个县级市由陕西省直辖,渭南市代管。
年5月25日,陕西省委省政府下达有关文件规定,韩城市成为陕西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行政级别升格为副市厅级建制,拥有与设区市等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独立财税管理体制实现省直管,省级相关文件不经过渭南直接下发韩城市。
年10月,国务院批复省人民政府《关于渭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同意撤销华县,设立渭南市华州区,以原华县的行政区域为华州区的行政区域。
关于渭南的成语?VS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郭子仪的后代从小在蜜水里泡大,挥霍无度,门庭渐渐衰落,家产耗尽,只好沿街乞讨。得到30多年前的奶妈收留,但百无一用,主人不禁叹息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泾渭分明
“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即源出泾渭两河交汇处。说的是泾水、渭水相汇合处,清浊分明,分界清楚而不混,用以比喻界限清楚。也作是非分明。
赵氏孤儿
《史记·赵世家》所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地在陕西韩城市。当时晋国是北方大国,都城在故绛。河西十城皆属晋国范围。赵氏则是晋国六大公卿之一。赵朔的门客程婴就是韩城程庄人。现在仍有程氏后裔居住繁衍于此。
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壮怂人胆”的典型例子。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在郭子仪的寿宴上拒不行礼喝高了的郭暖借着酒劲,施以老拳,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
君子好逑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传唱历久的《诗经》中有爱情诗句,其发源地就在合阳的洽川。《诗经》首篇《关睢》所描写的是发生在洽川的周文王和太似之间的爱情故事,洽川是中国爱情诗发源地。
焚书坑儒
在今渭南城沿沋河东岸南去2里的区委党校后院,有“灰堆遗址”,相传为秦始皇焚书处,这也是全国唯一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物证。
结草衔环
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将他的妾嫁出去。后来武子病重了,要在自己死后将妾陪葬。武子死了以后,魏颗将父亲的妾嫁出去了。秦晋发生了战争,因地点在辅氏,今大荔县步昌乡小坡村附近,看见战场上有个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结子,缠住秦军的战马,魏颗因此获胜。当夜,魏颗做了个梦,梦见在战场上结草的老人自称是那位出嫁妾的父亲,是用此来报答魏颗之恩的。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VS渭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华夏”之称即来源于渭南,“华”即取自西岳华山之“华”,“夏”则取自夏阳之“夏”。渭南作为县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年),以县城在渭水之南而得名。
渭南,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三圣故里、将相之乡美誉。在这片土地上,字圣仓颉创造了汉字,酒圣杜康酿造出美酒,隶书鼻祖程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成为我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史圣司马迁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华第一诗——《诗经》开篇《关雎》描写的故事就发生在渭南洽川。
这里是我国戏曲之乡和民俗之乡,华县皮影、华阴老腔、合阳提线木偶、同州梆子、富平阿宫腔、澄城尧头陶艺等1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周、秦、汉、唐两千多年,一直是十三朝古都的京畿之地,曾出过隋文帝杨坚等6位皇帝,宋代名相寇准等80多位宰相,唐代大将郭子仪、爱国将领杨虎城等多位将军以及著名诗人白居易、水利大师李仪祉、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
渭南有哪些美食?VS渭南时辰包子,创始于清乾隆年间,渭南地区名小吃。民俗专家考证说,驰名天下的渭南时辰包子,发源于渭南长寿塬的丰原镇。
老城油糕是渭南地区特色小吃之一,是使用油炸的一种糕点,呈椭圆形状,馅一般是红糖或者白糖,吃起来既甜又软绵。老城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天然绿色食品,是油糕中的上品佳作。
豆腐泡是渭南人的经典早餐,只有在渭南城区才能吃得到,堪称渭南一绝。豆腐泡即豆腐泡馍,用精选的黄豆磨制成比豆腐脑略硬的软豆腐,馍是文火烙就的麦面饼,配以油泼辣子,干香椿末等秘制调料。吃时先把馍掰成拇指大的块,连豆腐在锅里过几遍使热,然后用勺子舀着吃,味道更绝。
固市水盆羊肉是陕西名小吃之一。以羊腩肉为主要食材,其肉烂汤清,吃而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食用作用营养滋补、温补脾胃、温补肝肾。秦汉时称为“羊肉臐”,唐宋时又叫“山煮羊”,历经隋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迁移大交流,融入了百姓的美食当中,形成了故市水盆羊肉的独特风味。
北塘甑糕,是渭南人的传统早点食品,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北塘甑糕有命水晶龙凤糕,以糯米、红枣为原料,相间叠放,铺三四层,以枣香浓郁、软糯黏甜闻名。
南七饸饹,也称下吉饸饹、下邽饸饹,是渭南的特色小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陕西省内乃至西北地区都小有名气。南七饸饹所用面为荞麦面,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均有食疗功效,是上佳的保健产品。
孝义醪糟是百年老字号,祖传醪糟作坊已经有近二百年历史,以生产醪糟醅为主。醪糟,又叫酒酿、甜酒,其甘甜芳醇,能增进食欲,有助消化;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
富平红豆粥,喝粥养人。一般来说有红豆、绿豆、南瓜、玉米、小米、薏米及各种自创大杂烩的粥。小时候感觉妈妈煮的粥特别好喝,常常粥喝完了,碗也被舔干净了!
韩城羊肉饸饹。据说,饸饹是从元朝末年传入韩城的,元朝末年,关中一带自然灾害不断,苛捐杂税沉重,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老百姓四处逃荒。韩城龙门镇有一家兄弟,沿桑树坪、宜川北上逃荒,历尽艰辛来到陕北绥德县,二人为谋生,给一家饸饹店帮工。陕北饸饹从匈奴传入,已成为地方小吃,散发着陕北人粗狂豪放的气息,兄弟二人边帮工边留心学习制作技术,三年后,回韩城开办了饸饹馆,根据韩城人的吃饭特点、饮食习惯,对陕北饸饹进行了改进,逐渐形成了韩城特色的羊肉饸饹。
蒲城八宝辣子。北方馒头千姿百态,唯有蒲城的做工最讲究,吃着最香甜,甚至被称为中国一绝,清代贡品。鲜红喷香的八宝辣子夹进雪白香甜的椽头蒸馍,咀嚼之后那可是浑身发热,满口生津啊!
合阳羊肉糊饽是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的特色小吃。合阳黑池镇的羊肉糊饽,据民间传说是在元代由蒙族传入而遗留下来的,以油水厚、味道美、价格低廉、经济实惠的特点被誉为关中四大名吃之一。
合阳辣子豆腐流行于陕西合阳县西南的路井、独店、孟庄一带的汉族传统小吃。先把豆腐切块放入带调料的汤中煮20分钟;再煎好"哨子"。内容有油炸豆腐、萝卜丁、莲菜丁、肥肠等;再烧好猪油、清油相搀合的油泼辣子,只取上部辣子油备用。吃时先舀豆腐,再搭梢子,最后淋上辣子油,味美可口,有"宁吃一碗辣子豆腐,不吃十碗席"之说。
潼关肉夹馍最具特色。馍干、脆、酥、香,肉是肥而不腻,除此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吃老潼关肉夹馍时一定要配鸭片汤。老潼关肉夹馍原名烧饼夹馍,传说当年李世民食过连赞“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间有此美食矣”。
潼关鸭片汤,所谓鸭片汤其实就是烩里脊片。据说,这鸭片汤的名字也颇有来历。相传清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外逃西安,途径潼关,当地官员备满汉全席伺候,但慈溪独对潼关之传统名菜“脍里脊片”赞赏有加,说此菜味似御膳中的“鸭片”。因之,潼关烩里脊片从此得名“鸭片汤”,延至今日仍为潼关一大名菜。
大荔蜜汁轱辘,是陕西渭南大荔县一道久负盛名的同州名菜,因其状为球体,当地把这种形体的东西俗称轱辘,所以也把种用大油、淀粉适当配置,用煎油炸过,又勾以蜜称汁(今多用白糖)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甜油润的这一道菜叫蜜汁轱辘。
大荔泡儿油糕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小吃。以精细面粉和上等精炼大油发酵为主体,内芯以优质白糖、青红丝、核桃仁、桂花、杏仁、花生仁、冰糖为馅,包好以后,摆放一旁,适时入清油锅炸。炸时要掌握好油温,把握发泡时机,因其顶部泡儿如花,故而得名。
荞面饸饹是白水传统的地方风味小吃,用料讲究,制作精细,搭配佐料,味道鲜美,滑爽细腻,在县内外享有盛誉。白水饸饹具有白、细、长、软等特色。外表白净,与小麦面饸饹难区分,细如粉条,长达数尺,软而又筋。热吃拌上哨子,滑软细腻爽口,凉拌细长清凉味美,爆炒松散柔软喷香。
麦子泡属于陕西澄城县的汉族特色小吃,麦子泡以大麦籽入锅熬汤,大麦汤营养丰富具有温中下气暖脾胃的功效。用上好的骨头经过高火,让骨头的营养在最短的时间里溶解在汤内。用做好的骨汤做锅底,里面放上豆腐,凉粉,大肉,猪血,油豆腐丝,丸子等,上面一层红油辣子,最不可缺者得有一些猪下水,撒上香菜。大肉鲜美,豆腐香辣,麦子汤醇厚,极美味。
华阴大刀面是华山的特色面食,名字和华山一样有气魄。顾名思义,大刀切的面叫大刀面。浇上事先调好油炸面酱、豆腐、粉条臊子,调入醋、盐、辣子油,即可食用。特点:面条泛黄,汤红里透黑,酸辣可口,长久食用,可治胃寒。
富平太后饼,其形似塔,肉质层次分明,柔软可口,油香不腻,入口即化,老少皆宜,即使满口没牙也能吃。年,富平太后饼被列入第二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太后饼就是一个养眼的“大家闺秀”,在富平人心中散发着独有的魅力,揽获了无数市民的芳心。
大荔带把肘子,带把肘子属于秦菜系中衙门菜(官府菜)代表菜品之一《中国菜谱》秦菜部分将其列为第一名菜。香醇唯美,色、香、味、形俱佳,色泽枣红,如把柄、似蒲团,故称“带把肘子”。它的用料别致,肘子带骨,成菜如丘,造型别致丰满,堪称“盘中一王”。成名于明弘治年间(-年),同州厨师李玉山为惩戒贪腐州官而作,既有讽喻贪官不但吃肉,连骨头也要吃之意,又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之实,滋阴养血。滋润皮肤,成为脍炙人口的美食代表。
大荔月牙烧饼好看也好吃。表皮黄亮,有些脆。内瓢松软,有点甜。虽说只一指头多厚薄,却又有若干层,油油的。虽说那里边是空的,外边却沾着不少的芝麻,香香的。曾有这样的歌谣:“走南京,到北京,同州府(今大荔县)里好烧饼。热吃脆,冷吃酥,芝麻粒粒油层层,沙温吃了不咳嗽。”还有歌谣:“南京到北京,同州城里好烧饼,拈起轻,摸着厚,里面空空能夹肉。”当然,不只能夹肉,也能夹各种蔬菜,夹鸡蛋等。
踅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传统特色面食。有的人写成“旋面”,是因为“旋”字在合阳方言里念“踅”。踅面是陕西省合阳县及渭南地区独有的,为当地人极为偏爱的风味小吃。踅面历史悠久,相传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年),汉淮阴侯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时,为解决10万军士吃饭问题而发明此面。踅面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方便面”。
潼关酱菜是渭南市潼关县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陕西省名优食品之一。源于唐代贡品。其制作工艺精细,色泽鲜润、红中透黄、咸度适中、微甜脆爽。品种有八宝酱菜、萝卜酱菜、连皮酱笋、五香花生、五香面酱、潼关小菜等三十余种。一九一六年获巴拿马世界名特食品博览会银奖。
这就是渭南纸短情长说不完来源:渭南热点~
长按指纹→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