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华阴简介
华阴文化
华阴新闻
华阴要闻
华阴资讯
华阴饮食

原创文章老华阴印象

华阴地处八百里秦川的最东边,背靠奇险第一的华山,渭河悄悄从它的面前流淌而过,抬起头,就可望见奔腾汹涌的黄河。

华阴,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积好多民族的东西,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有一句话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做为老华阴人,耳鬓斯磨,司空见惯,自己感受不到那些特色。但我却是个半拉子华阴人,看到了老华阴与别处的不同。虽然我的血液里流着华阴人的血液,有着华阴人的基因,现在也在华阴生活居住,但我算不上正宗的华阴人。在我人生的半个多世纪,在华阴生活也就二十年,并且生活在狭窄的厂矿圈圈内,对华阴了解不多。偶然的机会,让我对华阴这片土地有了神秘感,想把罩在我眼前的神秘面纱去掉,对华阴亲密接触。好奇让我踏上了了解华阴的征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深入华阴农村,置身废弃的村落,向年长的人打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我把我的调查结果,观察所得,留下的印象,总结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村庄建在险要处

在我闲游华阴时候,我发现,靠近南山的村子都有一个特点,村址都选在险要处,村子建在两边或三边都邻着沟壑的高崖上,易守难攻,这说明华阴人安全防范意识比较强,这或许跟华阴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例如观北的严家城、周家城、龙王、王河,孟塬的沟李村、宋峪村、秦峪村、上爨家、下爨家,最西边的方山峪村,更不用说当年好多建在峪道里的村子,都是以“险”做为根本。

第二个特点,老华阴的村子一般都建有城墙

但凡有点年龄的村子,四周都有宽四五米、高成十米的城墙,严严实实将村子包着,没有城墙的村庄少之又少,无论是南山根,还是北边平坦的平原地带,无论是西边台头,还是最东边的磑峪的段城、王城、吕城、张城,或是周家或是镇阳,更不用说孟塬的司家、苗家、迪家,孟塬上爨家,太华办的上洼,华山脚下的郝堡,罗敷河边上的桥营,大华公路边上的古城……有人曾经给我说过,老华阴过去,有村子就有城墙,村村都有城墙。到现在,大部分村子依然有城墙的遗迹。这种村村有城墙,一直延续到潼关的屯屯寨寨,因为在过去,潼关本来就是华阴的一部分,脱离华阴不过六七十年。城墙的功用就是防盗防匪,防外来侵犯侵略。

(华阴县老城门楼拍摄:于学文)

有了城墙,就有城门楼。城门楼一般至少有二层楼,有的还是三层,上面有瞭望口,建的很雄伟、很气派。城门板相当厚,相当结实,外面有时用铁皮包着。例如沙渠的城门楼,经过三百余年沧桑,仍然尽职尽责屹立在村口。孟塬司家有几道城门,观北的严家城城门楼,苗家的城门楼,小寨村的城门楼,郝堡村的城门楼,经过一个世纪,依然完好,在坚守自己的使命。据说当年这些城门,都有专人看管。

第三个特点,老华阴的老巷道都不宽、庄基都很窄

老华阴的巷道也就五米左右,不到两丈,大部分是东西巷道。一般巷子中间一般都有“六尺巷”,通着南北巷道,方便出行,这在老华阴的老巷子到处可以看见。像老巷道一样,老华阴的庄基一般都是窄庄基,一般都是丈八或丈五,除非是大户财东家才是三丈宽。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依然难改这种局面,不少村子依然是窄巷子,窄庄子。这在渭南地区其他各县,几乎看不到这种现象,但潼关不在其列。

第四个特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我所命名的“二层楼”

从东到西周家、镇阳、苗家、大寨、司家、严家城、周家城、桃峪口、明星、桥营、红岩等老村子都有这种二层楼。这种二层楼楼板是用木板铺成,位置大部分建在最里边的上房位置,但也有的建在前房。建这种“二层楼”的原因我想是由于老华阴人的庄基窄,导致不能在地面充分展开,只能向空中求发展。建这种二层楼的目的无非是放些粮食,放些杂物,有个别大户人家建的比较高档,曾经居住过人。我在孟塬司家村,看到这种二层楼,保护的很完整,装饰的很完美,至今可以住人。

第五个特点,上了五百口人的大一点的村子一般都有戏楼

老华阴人对于戏曲的爱好可以说享誉中华大地,这从老腔的知名度就可以看到,竟然吼一声到春晚。迷胡,是老华阴人的最爱,也是老华阴人的特产。好多村子都有戏班子,已经流传不知多少代,至今还在发扬光大。皮影,这是关中东部的古老戏曲,人们至今百看不厌。恐怕渭南地区各县市也不会这样迷恋戏曲。只要人口达到五百,老华阴过去好多村寨,都建有戏楼,没有戏楼的村子很少。

第六个特点,大一点的村子、大一点的家族都有祠堂

像孟塬的司家村,下爨家,华山的红岩,南洞,祠堂仍然存在,有的还是近几年重建的。这一点说明老华阴人不忘初心,不忘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虽是老华阴的特点,我想渭南地区各县市也会不忘祖宗,给祖宗留下一片天地,但比起华阴要差一点。

第七个特点,老华阴在过去好多年,都有自己的一村一品

老华阴不少村子都以“坊”命名,而这个“坊”的解释应该是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例如班坊,兴乐坊,托地坊,保德坊,土落坊,长宁坊,良坊,孙坊,新坊,仙落坊,有一个顺口溜,班坊的猴,兴乐坊油,亭子巷的牛,王道的面,王村的炭,长凹的粉条,西王的鞭,桥营五里卖甑糕,西纪凉粉,敷水醪糟敷水醋,坡上油笸篮,郭家打席片……这个班坊过去以加工制作小孩玩的木头猴而著名,兴乐坊以生产食用油而名扬华阴,亭子巷以杀牛而闻名华阴,王道村以加工挂面著名,八一的粉条享誉华阴,西王的鞭炮做了数百年,桥营村五里村甑糕很有名气,西纪人没良心,十冬腊月卖凉粉,敷水的醪糟和醋畅销不衰,坡上人好多人以油笸篮为生,郭家城子以打席为生……更不用说豆腐脑,小吃食,大文章,全国各地都有身影,已成华阴的品牌。

第八个特点,老华阴的庙特别多

在我闲游华阴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现象,华阴的庙宇特别特别多,大到国家行为,小到各家各户,都把“神”放到无与伦比的特殊位置。记不清谁给我讲过,华阴有村子就有庙,一个村子少则一两座庙,多的竟然有十几座,庙在村子里遍地开花,生根发芽,庙的香火还很盛。国家行为的像西岳庙,这是过去皇上祭祀华山神的圣地,玉泉院,这是道家最高礼遇,方山寺,则是佛家的天堂。我推断,老华阴在最高峰有名有姓的庙宇至少有一千多座。庙的建筑比民房好得多。

老华阴村子的庙以老爷庙,也就是关公庙、关帝庙居多。有一句话是只要有庙,老爷先到,可以说,老华阴村村寨寨都至少有一座老爷庙。但到底有多少种庙我也一头雾水,难以理清。华阴到底有哪些庙?我大概统计了一下:1.玉皇大帝庙2.三官庙3.湘子庙4.文昌庙5.龙王庙6.关公庙7.财神庙8.太白庙9.山神庙10.土地庙11.菩萨庙12.马王庙13.天神庙14.城隍庙15.孔庙16.文庙17.娘娘庙18.文章庙19.三义庙20.楼子庙21.子孙庙22.三神庙23.越王庙24.代王庙25.好汉庙26.瘟神庙27.桑神庙28.太阳庙29.旗杆庙30.碌碡庙31.扫癣庙32.药王庙33.二郎庙34.三皇庙35.四郎庙36.万王庙37.华佗庙38.火神庙39.禹王庙40.六神庙41.武郎祖师42.石头庙43牛王庙44.代圣庙45旗杆庙46无量庙47.茶禾庙……还有不少观、寺、庵。有的庙名字就很奇葩,我怀疑,到底有没有那个神?为何要给它建庙?

除了村村寨寨这些大一点的庙宇,几乎家家户户还有一个微型的土地爷庙,一般建在二门之内。

老华阴人对神的虔诚到了痴迷的程度,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信徒依然大有人在。有些村子的庙还是近几年刚建的。但我很茫然,华阴人到底信奉什么神?那么多神,能不能敬过来?有位长者对我说,老华阴有村就有城墙,有村就有庙,没城墙没有庙,就不是村子,就不是人居住的地方。

第九个特点,老华阴土匪多

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掲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这儿我要掲掲老华阴人的短,把华阴的丑也露露。有一个熟语土匪出在二华县,老华阴在这方面确实没有好名声。数百年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华阴以匪患著称,全县都各地都盛产土匪,这让华阴人蒙羞。

第十个特点,真真正正的华阴土著其实并不多

现代的华阴人大部分是各种原因移居华阴,真真正正的华阴人恐怕少之又少。像大半个中国人一样,大部分人都号称是大槐树的子民,我在想,大槐树确实大,它的枝丫竟然可以覆盖大半个中国。老华阴由于处于战略要地,战争频发,耗掉了不少人。大的自然灾害也不少,加之年华县地震,华阴十室九空,一大半人葬身地震废墟,然后瘟疫,真正的华阴人已所剩无几,绝大多数是各种原因移民而来。

我是个游神,渭南各地我几乎都到过,不能说很熟悉,但还了解。老华阴的这些特点,其他地方一般没有。即使有,都是个别的,根本就是个例,没成气候,算不上特点。这也是我这个半拉子华阴人,对老华阴的印象!

魏宽放

年生,祖籍华阴,生在蒲城,工作在华阴,从事教育工作,爱好用文字记录生活,当做娱乐,但无建树!

文中华阴县老城门楼图片来源于华阴市政府网站,版权归作者于学文所有,其余图片来源于网络!

停电通知!

渭南市考核组来我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目标责任考核工作

华阴交警将严查,有这些行为的要注意了~

-记华阴岳庙中学“乒坛”

华阴一女村主任,围攻民警和法官被捕!

关于团旗、团徽和团歌的使用,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这些人惨了!不能买房、坐高铁、当公务员,还限制旅游!

75天花了万!一张巨额住院收据背后的真相,值得所有人反思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主页进入本地商城"魏宽放

赞赏

长按







































复方驱虫斑鸠菊丸价格
白癜风诚信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yinshizx.com/hyyw/565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