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动力。华阴市在脱贫攻坚中,契合资源秉赋,挖掘特色优势,将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自然山水和人文资源,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致富。
华阴有个葱兴村,这个村虽然叫葱兴,但是出名的不是葱,而是那里产的香椿。由于自然条件、气候、土质和海拔等原因,葱兴村的香椿枝杆壮实,色泽鲜红,气味芳香。因着香椿,葱兴村被省上命名为“一村一品”示范村,脱贫步伐加快。葱兴村在葱峪脚下,属山区半山区范畴,全村有户人。贫困户大部分都居住在葱峪里,靠种植香椿、花椒、核桃来维持生计。但因为交通不便、客商少,经济作物很难买上好价钱。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华阴市结合当地实际,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帮助葱兴村改变居住环境、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李福厚是葱兴村人,他家原来在葱兴村葱峪里,房屋后门离山只有三、四米远。每逢雨天,他家大盆小盆都得用来接雨水,还要担心时刻都会发生的地质灾害。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他一家人住到了平坦、安全的葱兴新村,不仅生活方便了,而且种植的香椿、花椒卖的价格更高了。
“以前也种香椿、花椒,但是没有这几年价钱好,我也扩大了种植规模,现在一年能收入6万元左右。”李福厚说。
除香椿等农作物收入外,李福厚还会在闲暇时间打点零工。如今,他全家人已经摆脱了贫困。
葱兴村现有耕地面积亩,经济林有亩,其中香椿面积近亩,花椒亩左右,香椿已成为葱兴村的主导产业,人均收入元左右,占年人均收入70%。和李福厚一样,更多的人已通过发展产业,告别了穷窝。
6月16日,由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脱贫攻坚渭南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在华阴市罗敷镇葱兴村召开。华阴市副市长赵晓龙就华阴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作新闻发布。
华阴市属省定贫困县,现有户、人处于贫困状态。为了使群众尽早摆脱贫困,华阴市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计划年脱贫1.7万人、退出贫困村34个,年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
“年,我们将投入担保资金万元,放大贷款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全额贴息,破解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难题。扶持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共投入财政扶持资金万元。对发展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贫困户,每户直补元—元。”赵晓龙说,华阴市创新帮扶模式,积极推动产业扶贫,先后采用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了万亩花海、万亩荷花基地、万亩香椿基地、万亩红提基地、万亩菊花基地,帮助群众脱贫。
为进一步助推脱贫攻坚,华阴市还将强化政策衔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产业聚集化、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贫困区域的造血功能。
“我们将把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自然山水和人文资源,打造新的旅游景点,完善吃住行娱购游等旅游要素,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特色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增收。”赵晓龙说,华阴市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强化政策、资金倾斜,使特色产业扎根成长壮大,凸显出青山绿水赚人气、聚财气的养民、富民效应。
记者/白冰涛
编辑/左超君
校对/周 佳
主编/徐 磊
看完记得点“zan”评论哦……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