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走进入潼关,行走在关中道上,他就是张恨水。
民国时期,张恨水的名气让鲁迅也甘拜下风,不得不服。每当张恨水的新书出版,鲁迅都会第一时间赶往书店抢购,连忙递回绍兴老家,送给母亲。
没错,鲁迅的母亲就是张恨水的忠实粉丝。
张恨水(——)张恨水主要写的是言情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著作极为畅销,据说稿费每每有十万大洋。虽然小说以言情为主,他也是有气节,有家国情怀的文人。张学良曾邀请他到东北高就,张恨水婉言拒绝;日本鬼子土肥原贤二也是张恨水的忠实粉丝,求张恨水签名,他将其巧妙戏弄。原载于《旅行杂志》年第9卷第2期
年,张恨水来到关中,面对曾经在周秦汉唐等朝代产生过灿烂辉煌的土地,这位饱读诗书的文学家,如何记述他的旅途?
文章中有他对山河大地的描写,对百姓生活的观察,对历史的追忆,大师的笔触,非同凡响。原文如下:
一、渭南的一瞥
由潼关到西安,共须经过华阴,华县,渭南,临潼四县。这一截路,原来叫东大道,西北人都认为风景似江南。于今筑了公路,就叫潼西段了。由西安出发的长途汽车,年
当我到西安去的时候,虽然陇海路快修到渭南,可是向西去的人,还是坐长途汽车的多。汽车有官家的,有商办的,定价是五块多钱一张票,还只能带五十斤行李。每遇搭客多的时候,拥挤的情形,是不可以言语形容。好在陇海路现已通到西安,看了这游记的人,再到西安去,可以很安适的睡在火车卧铺上达到西安,对于那种坐汽车的生活,无须描写贡献了。我是蒙经济委员会一位卢工程师,将他驾来的坐车,带我走的。据说,汽车是宋子文先生留在西安的,其舒服也就不言而喻了。渭河,民国
由潼关经过华阴是绕城而走,也不进城。在这一段上,向北看去,遥遥的可以看到渭河,向南便是华山,高低不齐的峰头,拖着向西南而去。偶然遇到成群的白杨树,也结成很丛密的林子。这里有两县,是列在第二期禁烟区,所以那时还有罂粟花长着。在日光底下,看那白色的花,一片雪光,紫或红的花,灿烂夺目,这就是像江南之处,假使这花不是害人之物,也很可赏玩的。渭南寄庄外,民国
汽车走一百四十里,到了渭南县,公路穿城而过。据陕西人说,这是东大道的一大县,街市虽不及潼关那样繁华,乡下人来往街上的,却是很拥挤。在县城的西头,设有汽车站,站里附有茶饭馆子,无论东来西去的客人,都在这里打尖。我们所打尖的那家饭店,四周的黄土壁子,空气不通,进去就觉闷人。光是那黑板桌上的油泥,便有好几分厚,初来西方的人,真是其何以堪?好在这又是后来人所不须经过的,也不必说了。二、华清池洗澡
到陕西去的人,经过东大道,有两处地方,总是要去看看的,其一是华山,其二便是华清池了。无论经过什么浩劫,华山的五峰,始终是高入太空,而华清池的温泉,也始终保持四十度上下的温度,向上涌着。去往华清池的道路,民国
华清池在临潼县城南,骊山的脚下,西潼公路,正是经华清池公园门口过去。客车是不停的,包车坐的人,多半要停着洗个澡去。此处到西安一大站,将来火车通了,到陕西来的人,可以费很少的钱,搭车到临潼来洗澡,洗了澡再乘火车回去,碰巧,也不过半日工夫罢了。骊山前的华清池大门,年
现在可以把华清池大概的情形,素描一下:在一片广场的南边,绿树参差的当中,映掩着几处楼阁,向一个铁栅栏的圈子门望进去,好像是一所园林。树木后面很高大的一个圆山峰,便是骊山之麓。只是这个山,不像华山有木、有石,这是土山,微微的有些稀草而已。华清池内景,民国
进了这园子门,便是一道曲折的水池,有道石桥跨过池去。池的正面,有三间玻璃窗户的水榭,岸后的杨柳,倒垂着枝条,罩着浓阴过来。水榭西角,有间亭式的粉壁屋子,在回廊转弯的所在,据传说,那就是杨贵妃洗澡所在了。水榭的东角,还有一所楼,可以转着走上山去,山上有老君祠,因为我看山不甚好,没有上去。华清池,民国
在水榭后面,有一带屋子,便是浴室。这里的浴室,分作两种,一种特别室,要买票才可以洗澡,每人一元。一种是普通室,不要钱,游人可以自由下水洗澡。至于普通和特别之分,就因为这特别室,里面预备着休息室,有坑床,清茶,围巾,还有人伺候,和都市上的浴堂差不多。休息室里开着一门,门里就是浴池。这个池大概有三丈见方,三尺多深,池底是水门汀铺的,四围是白瓷砖墙,很是干净。泉由池底南墙流进,源源不断,西北角有个出水的眼,当洗澡的时候,却已塞住。原来这里的规矩,一池水至多洗五个人,五个人之后,必定要换过一池,那眼就是换水所用。华清池内,民国
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要高一两度,在这水里洗到十分钟左右,必定要出水来休息一会,不然,热气熏蒸,人受不了。和我同时下池洗澡的,共是三人,洗不多时,都是汗涔涔的站了起来。后人集句,说当日杨妃洗澡是“侍儿扶起娇无力”、“一支梨花春带雨”,那真是一点不会错的。再就到普通室,是紧接着这池里流出去的水,温度和清洁,都差一点,不花钱之不大好,就在这一点。这池现归陕西省政府派有专员管理,男女分池沐浴,普通特别,都是一样,所收的费用,除修理华清池而外,并在这里设有乡村学校和果园,所在这里洗澡的人,多少是帮助着一点建设费了。只是有一层,军政界,在特别室里免费洗澡的,似乎还不少。三、华清池的故事
在西北这地方,要找水木清华的地方,实在不容易,而况又是温泉,所以在历史上,华清池是向来被人称颂的。原来这地方,叫“骊山汤”,在《汉武故事》《三秦故事》上都是用这个名字。在秦始皇手上就盖有房子,到汉武帝手上加修。由此以后,历代都有建筑,隋文帝曾种过松柏千株,杂树为屋,已经很繁盛。到了唐太宗手上,先建温泉宫,规模还不大。到了风流天子唐明皇手上,就改为华清宫,宫里分瑶光楼、飞霜殿、御汤九龙殿。华清池内景,年
这九龙殿又叫莲花汤。安禄山这小子没造反以前,在范阳刻了许多石莲花,和鱼龙凫雁这些玩意进宫,唐明皇都让放到水里去,个个都像活的。水里又叠沉香木作假山,唐明皇还做了镀银的小船在水里玩。杨贵妃沐浴图,民国
他又让贵妃在汤里洗澡,自己偷着参观。这样以后,加之人们传播的诗歌,就更有名了。这泉本靠着骊山,相传秦始皇阿旁宫的大门,就在这里。我们在这洗澡之余,回想当年的繁华,觉得人生真不过这么回事。四、临潼名胜杂记
临潼这地方,除了华清池,有名的名胜还不少。我在五种志书上,找了以下几种,原来是抄个单子,预备自己去看看,结果是一处没有去,于今将单子附在本文,或者是个有意义的抄袭,以便游临潼的人,按图索骥。庆山在县南三十五里,武则天时,平地涌出,高二百尺。武氏名曰庆山。鸿门宴故址,
鸿门坂在县东十七里,汽车上可以望见,就是楚霸王宴刘邦的地方。坑儒谷在县西南五里,始皇坑儒之所。很石在始皇陵东,相传葬始皇的时候,抬这石头要放在陵上,到了此地,无论如何抬不动,只得罢休。石高一丈八尺,周围十八步,像龟。大概是当年采而不用,刻龟不成形的石头。骊山烽火楼,民国
历戏亭在县东二十七里,周幽王死处,戏水之滨。幽王宠褒姒,举烽火引她笑,失信诸侯,后来犬戎攻幽王,举火不见救兵,为犬戎所杀。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骊山,民国
骊山就是温泉南方的那山。秦始皇作阁道八十里,由古咸阳到骊山为止。在周时,骊戎人居此,故名。偏东就是骊戎国故城,骊山上,旧有老母殿,俗传骊山老母,也是这里的出品。
秦始皇陵,年
始皇陵在县东十五里。历史上是很铺张的,项羽曾用三十万人发掘过,其后火烧三月。黄巢也盗过一次。最近考古委员会也想试试。周幽王墓,民国
周幽王陵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传说现在只剩一个土丘,原来周三百步、高一丈三尺。
以上所举都是很有名的名胜,此外还有新丰故城、始皇祠、太子扶苏墓、扁鹊墓、冯衍墓、唐朝三太子陵、黄巢堡,举不胜举。
这些在志书上载着,很觉引人入胜,可是实行考察,多半是渺不可寻的。纵然有,也是黄土一堆罢了。
五、灞桥
灞桥这两个字,那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古人所谓诗思在灞桥驴背上,这灞桥是如何为人所留恋呢?这个桥,到西安二十里。据说,有汉桥,有隋桥。汉桥已是不可考,大概也在附近,略南。现在这桥就是隋朝开皇二年()建造的,到民国二十四年()已有一千三百四十五年了。历代以来,这桥不无修补,但原形是没有改动的。灞桥,年
桥形是平面,跨灞水两岸,由目力估计,约莫有三十多丈长,一丈四五尺宽,离水面也只有四五尺。两旁有浅栏,横卧了石条作的,不能俯靠,但可以坐。灞桥,年
桥两头各有一堵牌坊,上书灞桥两字。桥下的河床多半是浮沙,积为大滩,不大清的水在沙滩中间弯曲着,分了好几股流去。由建桥的日子到现在,河床垫高了许多,那是无疑问的,当年桥离水面决不是这样近吧?桥两岸略有树林,杨柳占半数,在春夏之交,杨柳飞花,人行桥上,回想着那古代的风味,这景致是有些意思的。桥东头有个小集市,约莫有百十户人家。在唐朝的时候,作官的人出京师,把这里算作头一站,送行的人都送到这里为止。所以在当年步着长桥,看着柳色,望着流水,那离别的人,是激增不少情绪的。而灞桥也就因袭了古人这点情绪,为后人所称道。浐桥,年
距灞桥西一里多路有河叫浐水,上面也有桥叫浐桥。浐桥形状和灞桥相同,唯较短而已。因为有灞桥在前,所以把它的名号就淹没下来了。六、西安街市
西安车站,民国
陇海路潼西段,已经在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铺轨到了西安北门外,同时材料车,也就随之开到,预定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售票。以后到西北去的人,可以一直坐火车到西安,无论是去甘肃去新疆,总增加了不少的便利。西安原是府名,现在应当复古,叫长安才对,应为长安县府,是在城里的。这里也可以说是长安县治。我那次坐汽车过了灞浐二桥,远望莽莽平原,露出一圈黑影,那便是长安城,这样的景致,在南方是不大容易看到。西安东门城楼远眺,年
汽车由东门进去,东门外另有一道新筑的子墙,据说是民国十七年()围城之后加筑的,也是本地人一种沉痛的纪念。这里的城楼,很高大,高到四层,很有些像北平的东直门、西直门,究不失为一个大城的外表。东大街,民国
城里的街道,有新的,有旧的,有新兴的,鼓楼东大街完全是新路,宽有六七丈,是马路式的土路,有明沟,也有路树。两旁的店户,有平房也有楼房,如旅馆,饭馆,洗澡堂,汽油灯行(这是西安的特种买卖),长途汽车行,都在这一带,大概是旅客集合的地方。
鼓楼,年
鼓楼西大街,那是旧式的。街宽不过一丈多,汽车是刚好过去。两旁店户,十之八九是旧式的,大概是旧日精华所在,什么店铺也有。此外,便是新新的建筑了。怎么叫新新的建筑了?据说,在陆建章做督军的时代,本是辟鼓楼东作新市场的。因为建筑得不坚固,地点也较偏,于是在几年之中,又把南苑门一带,拆除房屋,展宽了街路。这里的街道,虽没有东大街宽阔,但是日用品,都集合在这里,铺面也不少是按照东方式样的。除了这几处,便都是冷僻的地方。西安城内,民国
初到西方来的旅客,很有一种深刻的印象,就是这里街巷的墙垣,很少抹石灰的,一看之下,那淡黄的土色,由平地以至屋顶,完全一样。尤其走到那冷巷里,踏着香炉灰似的浮土,眼见前后左右,全是淡黄色的墙壁包围着,有说不出来的一种情调。从前到苏州去的人,总感到街道之窄,到北京去的人,总感到房屋之矮,是这一样的意味。七、旅客生活指南
我在长安城内,前后差不多住了一个半月,当地人的生活,我虽然还很隔膜,可是怎样在这里做一个旅客,我是很知道的了。这种旅客生活,后来者是必然所需要知道,所以我先就把旅客所要接触的各方面,分别的写在下面。钟楼下看南大街,民国
(一)旅馆、饭店西安的旅馆共一二十家,主要有有西北饭店,大华饭店,西京饭店,关中旅馆。西北饭店,是首屈一指的旅馆,现在共有六七十间屋子,有楼房,有窑洞,有平房,并且有大餐厅。房间里带有铺盖。大华饭店,是次于西北饭店的,也有铺盖。旅客不带行李,以二处为宜。房金不带伙食,起码每日五角,多到二元五角,住久了,大概可以打个八折。带有铺盖,住关中等旅馆,那就便宜得多。五六角一日的屋子,就很可以住。西京饭店,民国
旅馆都在东大街,很容易找。若是打算住久,可以到西北饭店身后太平巷青年会去。别处的青年会,都不许带家眷,西安的青年会独不然。所以在此地作事的东方人士,带着太太,多半住在青年会。东大街,民国
房价分南北院,大概多则每月十一二元,少则七八元。伙食也可以包办,分十二元、九元两种。新近中国旅行社,已在北大街买了地皮,建筑招待所,那设备的完全,是可以预测的。不过我希望能够平民化一点最好,因为到西北去的旅客,苦人儿居多呀。最大的是南京大酒楼,在西大街,中西餐都卖,很贵,小吃一顿也要三四块钱。其次都在东大街。北平饭馆大小吃都便当,也有西餐。住在旅馆,叫一菜一汤,带饭,大约七毛钱。(二)澡堂、理发此地旧式澡堂,很难进去,不但水坏,而且气味难闻。东大街新开有一品香一家,有瓷盆两只,较为洁净。房间每位四五角。理发馆,以南苑门两家,盐店街一家为最好,每人约三四角。昭陵六骏之特勒骠,摄于年
(三)古董、书籍、字帖到西安来的人,总要买点古董字帖回东方送人。但是你若不是内行的话,这古董一项,最好不必问津。因为店铺里陈列出来的古董,十有八九是本店自造的。现在火车通了,需要古董的人增多,他们少不得加工赶造,花了钱,还要受人家暗笑,那何苦。但是真东西也有,必需你和掌柜的认识了,到他们家里看去。这种古董店,分设有北苑门南苑门。卖书的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附近也有卖旧书的铺子,都在南苑门,笔墨纸张也是。字帖在碑林外,有专售拓碑店四五家。(四)洋货、银行关于舶来品的商店,都在南苑门一带,日用品,大概都可以买到,但没有上等货色,而且价钱也很贵。西药、照相器具,也都以在南苑门购买为宜。中央银行西安支行,民国
原只有陕西银行一家,听说现在已经有中央、交通、农民几处分行了。银行部在城西盐店街。中央银行上海钞票可以通用,角票同。西北的币制,最为紊乱,几乎是走一截路,要另用一种钱。西安城内,除中央钞票外,便是用陕西银行钞票角票和富秦银号的铜子票,大铜子。(五)娱乐场合易俗社演员照,民国
此地戏馆,有正俗、易俗等社秦腔班三四家。正俗社是真正秦腔。易俗社就带一点改良性质。皮簧班,偶然也有,但是不受当地人欢迎,维持不久。电影院,有阿房宫一家,在南苑门,专映无声片。妓馆在东大街开元寺内,妓女半是郑州转来之下江人,规矩不详。八、开元寺
这寺在东大街路南,大门对着街上,门里是片广场,广场正面是庙,两旁是环形式的人家门户,猛然一看,不过一般中产以下的住户而已,可是里面藏了不少的奥妙。在那大门上,有块开元寺的石额,下面有块木板横额,正正端端,写了古物商场四字。开元寺(民国)
按理说起来,这开元寺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建筑品,历代都增修过,说这里是古物商场,当然可以邀初次西来的人相信。但是看官到西安,千万别见人就问开元寺在那里,或者说我要进开元寺去,因为那两旁人家,不是古物,乃是东方来的娼妓,稍微有身份的人,是不敢踏进这古物商场一步的。开元寺的妓院,年
但是我因为听说这里面有塑像,有壁画,也许可以发现一点什么,就择了一个正午十二时,邀了一位教育所的凌秘书作陪,毅然决然的进去参观了。经过那广场,便是正殿,似乎这广场,原先都是殿宇,现在的正殿,已经是后殿了。正殿并不伟大,在佛龛四周,有十八尊罗汉塑像。其中有几尊,姿态很好,和北平西山碧云寺的塑像不相上下,我断定不是清朝的东西。不是元塑,也是明塑。有几尊由后人涂饰过,原来的面目尽失,大为可惜。然而就是我所认为姿态很好的,西安也很少人注意,始终是会湮没的。开元寺的位置
因为塑像这种艺术,清朝三百年来,是绝对不考究,所以没有好塑匠。我们把江南一带新庙宇的塑像,和北方古庙宇的塑像一比较,那就可以看出来。清塑是粗俗臃肿,乱涂颜色,清以上的塑像,大概都刻画精细,饶有画意。开元寺那几尊罗汉像,绝无粗俗臃肿之弊,眉目也很有神气,所以我认为很好。在这正殿上,有座佛阁,四面是窄小的游廊,很有点明代建筑意味。阁里很黑暗,有三四尊像,是近代塑出的,无足取。九、碑林
这是西安最著名的一处名胜,在城东南,雇人力车,告诉车夫到碑林,就可以拉到,因为就是人力车夫,也知道这处名胜的。这林在旧府学里,现在归图书馆专员管理。碑林大门(民国)
进门在苍苔满径的小巷子里过去,正北有个小殿,供有孔子的塑像,朝南有三进旧的屋宇,一齐拆通,一列一列的立着石碑。这里面共分着十区,第一区的唐隶,第二区的颜字家庙碑,圣教序,多宝塔,第三区的十三经全文,第六区的景教流行碑(大唐建中二年刻石),这都是国内唯一无二的国宝,在别的所在,是看不到的。这里的碑,共是四百多种,合两千四百多块。洛阳周公庙的石碑,唐碑本也不少,但这里的都出于名手,那是洛阳所不及的。西安文庙,民国
文庙在碑林隔壁,顺便可去看看,里面有古柏几十棵,是西安第一个终年常绿的所在。十、曲江与乐游原
曲江这两个字,念过唐诗的人,便会觉得耳熟,据传说,这里秦是宜春院,汉是曲江,隋是芙蓉池,到了唐朝开元年间,大加修理,周围七里,遍栽花木,环筑楼阁,可以任人游玩。虽不及现在的西湖,至少是可以比北平的北海的。唐诗上,随便翻翻,可以翻到曲江饮宴的题目。就是唐人小说上,也常常提到这地方,作为背景。我到了西安,就曾问人,曲江这地方还有没有?同时念着那杜甫的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滨多丽人,和朋友开着玩笑。朋友答复,都说还有遗址可寻。这在我们有点诗酸的人,就十分高兴了。曲江(民国)
在一天下午,借了朋友的汽车,坐出南门,在那浮尘堆拥的便道上,驰上了一片土坡,那土坡高高低低,略微有点山形,在土坡矮处,有几棵瘦小的树,映带着上十户人家,在人家黄土墙外,有座木牌坊,上面写了四个字,古曲江池。呵,这里就是了。当时和两个朋友,下了汽车,朝了人家走去。人家在洼地所在,门口是一片打麦场,东北西是土坡围着,向南有缺口。四周看看一点水的地方也没有。至于那四周的土坡,只是些荒荒的稀草,那里还有什么美景?但是据我的捉摸,这人家所在,便是当日曲江池底,由南去湾湾的洼地,正是引水前来的池口。因为由洼地到土坡上面相差有四五十尺,轻易是填不起来的。大概多少还留着原来一点形迹。我和朋友都不免叹了两声桑田沧海。曲江,年
在这曲江池的东南边土坡上,荒草黄尘,远远的看到西安城堞,在这黄黄的斜阳影里,说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情趣。这地方就是乐游原,在汉朝的时候,春秋佳日,都人士女,都到这里来游玩。李太白的词上说: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浅照,汉家陵阙。这似乎在太白当年,这地方已不胜有荆棘铜驼今昔之感的了。十一、武家坡
这三个字写了出来,读者不免要大大的吓上一跳,这不是一出京戏的名字吗?对了,这就是京戏上的武家坡。武家坡(今寒窑),年
西安人很少舌尖音,水念匪,天念千,典念检。他们的秦腔里面,有一出本戏,叫五典坡,是扮演薛平贵王宝钏的事,由抛彩球起,到算粮登殿为止。京戏可叫红鬃烈马。寒窑,年
这五典坡,就在曲江池的南边深沟里。西安人念成五检坡,京戏莫名其妙的,就改为武家坡了。这一道深沟,弯曲着由西向东南,在北岸上,有三个窑洞门,都封闭了,传说那就是王宝钏为夫守节的所在。南岸随着土坡,盖了一所小庙,里面有王三姐和薛平贵的泥塑像,像后面土坡上有个黑洞,说是能够点了油灯照着向这里上去,另外还有一篇神话。其实也不过是看庙的人,借此向游人讹钱罢了。薛平贵王宝钏这两个人,本来是不见经传的,这武家坡当然也有疑问。但是西安的秦腔班子,几乎每日都有唱五典坡这出戏的,其叫座可知,那故事深入民间也可知了。十二、雁塔
在科举时代,恭祝人家雁塔题名,那是一句很吉祥的话,这雁塔在慈恩寺内,寺在曲江池西北角,到城约五六里路。大雁塔大殿前石碑(民国)
这寺和别的寺宇不同的,就是在正殿之前,列着一层层的石碑,不下百十来幢。当唐朝神龙年后,选取的进士,都在这里碑上题上他的芳名。而雁塔也就因为这样流传士人之口,直到于今。大雁塔门楣(民国)
塔在殿后高高的土基上,塔门有唐朝褚遂良的圣教序碑,并没有残破,也是为赏鉴碑帖的人所宝贵的之一。大雁塔(民国)
这个塔和开封的琉璃塔,恰好相处在反面。那琉璃塔是实心的,只在塔心划开一条缝,转了上去,所以塔里没有一寸木料。这雁塔却是空心的,倚靠了塔墙,四周架了栏杆板梯,临空上去。所以有三四个游人扶梯登塔的话,只听到,登登的一片踏木桥声,而且在上层的人,可以看到下层的人,便是其他的塔,也很少这种构造的哩。这个庙,在隋朝叫无漏寺,唐高宗为文德皇后改造过,改名叫慈恩寺,直到于今。十三、小雁塔
小雁塔在大雁塔西边,下面是荐福寺,塔虽有十五层,比慈恩寺的七层塔矮小得多,所以叫小雁塔。小雁塔,年
这里有两种神话,说是地震一回,这塔就会裂开,再震一回又合起来。又庙里有口钟,是武功河边捞起来的,相传有女人在河边捣衣,声闻数里,于是就掘得了这口钟。因为雁塔钟声,是关中八景之一,所以在这里顺带一叙。十四、新城与小碑林
在西安的人,听到新城大楼这个名词,就会感到一种兴奋。便是国内报纸,每记着要人驾临西安的时候,也会联带的记上新城大楼这四个字。原来这是绥靖公署宴会的场合,要人来了,总是住在这里的。既是官衙,怎么又算西京胜迹之一哩?新城大楼(民国)
这就因为这里是明朝的秦王府,四周筑有土城,土城里,很大一片旷地,是前清驻防旗人的教场,旗人也就驻防在东北角上。辛亥军事城里一场大火,烧个干净。民国十年,冯玉祥手里,把这里重新建造了,叫做新城。到宋哲元做陕西主席的时候,更盖了一幢中西合参的大厅,因为下面有窑洞,所以叫大楼。合并两个名词,就叫新城大楼。大楼后面有个敞厅,里面立有大小石碑二三十块,其中颜真卿自撰自书的勤礼碑,最为名贵。宋代,很多人模仿这块碑,元明就失传。民国十一年,在西安旧藩台衙门里挖出,虽然中断,全文不缺,据人推测,已埋在土中一千年了。十五、第一图书馆
到西安来游历的人,省立图书馆,那是值得一游的。馆在南苑门,交通很便利,里面分着古物书籍两大部分。我所看到的,有以下几样东西,值得向读者介绍的:(一)八骏图。这是唐代的石刻,乃是在大石块上浮雕起来的,一种古朴的意味,和近代的石刻异趣。其中两块,被人盗卖到国外去了,现在只剩六块,并在东廊墙上。(二)宋版藏经全部,及明版藏经。这种书,国内别处,虽然也有,可是不及这里的多,满满的陈设了三间大屋子,据传说,有一万一千多卷。馆里对于这书,管理得很严密,非有特别介绍,不许参观。(三)唐钟,是唐睿宗用铜铸的,高一丈多,书画都完全不缺。现在东廊外,用一个特别的亭子罩着。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民国)
(四)北魏造像。在西廊。另有其他许多唐宋石刻配衬着。(五)出土古物,也在西边屋子陈列着。虽然不多,各代的都有。周鼎尤其是宝贵。(六)汉宫春晓图。这幅图,藏在图书馆楼上,要特别介绍,方能由馆中负责的人,取下来看,画长二丈一二尺,阔一丈二尺余,上面所绘楼阁山水人物,非常细致。作书者为袁某,已不能记起什么名字了。据图书馆人说,这是明画。十六、华塔
这塔本不怎么高,但是值得一看的,就是每层塔上,各方都嵌有一个石刻佛像。这是唐代的石刻,在这里可以和北魏的造像,比较一下,研究研究这两个时代的雕刻如何。华塔,年
在第四层上,有个女像,据传说,是唐明皇为杨贵妃刻的。塔在书院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里,塔外围了一道矮墙,保护石刻,游人只能远看了。十七、莲花池
这池就算是西安的公园了,地址在城西北角,里面很宽阔。本来是明朝的水渠,后来干了。莲湖公园夏景(民国)
民国十七年,改为公园,栽了许多树木,南北两个池子,周围约一里多路,在池边树木里建了两三个亭子,为西安市上单有的一个市民清游之所。但是当我去游的时候,池里水干见底,很少清趣。听说西京建设委员会,要大大的修理一下,大概将来是会比现在较好些的。十八、西五台
这地方本不足观,但它很负盛名。因为那里有个大士楼,每逢旧历六月初六,有一度庙会,所以被人称道着。我在西安,震于它的盛名,也曾特意去了一次。这里更在莲花池的偏西,在很污秽的敞地上,一排有三个黄土台子。西安城内之西五台,年
前面一个,上头有破庙一所,门口作了马营养马之所,当然是不堪闻问,最后一个,上面却有个更楼式的亭子。登那亭子上,可以望到西安全城。始而我疑惑,这里那够算是名胜?后来向人打听,原来这是唐朝皇城的遗址,一千年以来,唐代宫阙,什么都没有了,仅仅就是这几堆城墙土基而已。十九、西安风俗之一斑
关于西京胜迹,那是书不胜书,我只到了这些地方,我也就只能描写这些地方。最可惜的,就是近在眼前的终南山,我竟不曾去走一趟。这并不是愿意交臂失之,因为初到的时候,赶着要上甘肃,回来的时候,又遇到天气十分热,只好罢了。现在还有旅客到西安,应当知道的一些风俗,拉杂写在后面。西安西大街,年
西安人起得很早,在春天的时候,六点钟,就满街都是人了。便是住在旅馆里,七点钟以后,声音也极其嘈杂,不容人晚起。这自然是个好习惯,作客的人,不妨跟着学学。晚上九点钟以后,街上已经难买到东西。西安人是吃两餐的,早餐大概在十点钟附近,晚餐在下午四点钟附近。设若你接到请帖,订着晚四点或早十点,你不要以为这是主人翁提早时间,应当按时而去。西安东大街,民国
西北人的衣服,都很朴实,男子有终身不穿绸缎的。近年来,年轻的女子,也慢慢染了东方人士奢华的习气,但是也不过穿穿人造丝织的衣料而已,到西北去的朋友最好穿朴素一点,可以减少市民的注意。若是你穿西服,无疑的,市人会疑心你是老爷之流。因为除了东方去的年轻官吏,本地人是绝少穿西服的。摩登少年,也不过穿穿那青色粗呢的学生服,若在上海,人家会疑心是大饭店里的工友。如此看来,到西北去应当穿那种服饰,不言可喻了。钟楼,民国
某一个地方的人,必是尊重某一个地方的名誉。作客的人,在入境问俗的规矩之下,本不应该,在浮面上观察过了,就作骨子里面批评的。陕西人爱护桑梓的观念,大概是比别省的人,还要深切。西北人刻苦耐劳,东南人士所不及,像这一类的话,只管多说,不要紧。若易君左闲话扬州而兴讼,胡适之恭维香港而碰壁,都是忘了主人翁地位说话的一个老大教训。到西北去的朋友,对于这一点,是必再三注意之后,还要再四注意。西安,年
西北人的旧道德观念,很深很深,所以男女社交,还只限于极少一部分知识阶级,此外,男女之防,还是相当的尊重。客人到朋友家里去,不可以很大意的向内室里闯。像上海朋友,住惯了鸽子笼式的房屋,不许可人分内外,久之,也就成了习惯,到了北平,就常因走到人家上房,引起了厌恶。若到西安去,也要谨慎。再者,在西北地方,便是走错了路,遇到妇女,也不宜胡乱开口向人家问路,我亲眼看见我的朋友,碰过很大的钉子。西安,年
最后,说到方言这个问题,陕甘宁青四省,汉人都是操着西北普通话,并不难懂。到西安去,扬子江以北的各种方言,他们都可以懂得。陕西方言,大概是喉音字,发出来最重,如我字,总念作鄂。舌尖音往往变成轻唇音,如水念作匪之类。大概知道这一点诀窍,陕西话是更容易了解了。二十、咸阳古渡
西安城墙西门,民国
在一个清明的早晨,我坐着上海新运到的道奇汽车,出了西安的西门。西北的城市,多半是在城墙之外,再加一道子城,这叫关,所以西北各处城市,除了东门、西门,还有东关、西关。在西安西门以外,西关以内,有一口井,这是值得记载的。因为全西安十三万人口,若要喝甜水的话,全喝的是这口井里的水。别处掘得的井水都是咸的,只有这井水甜。西安西关外飞机场,
出西关,便是大营,大营外,有飞机场,若是航空到西安去,在这里下机。由这里西去约十五里路,都还是秦汉都城。未央宫遗址,年
在公路之北,有一片黄土高坡,上面有几户颓墙破壁的人家,那就是最有名的未央宫故址,正和南门外的曲江池一样,是一无所有的。沣河之丰桥,民国
三十里到丰桥。这座桥和东路的灞、浐二桥相仿佛,略短一点。只是桥基的建筑,国内少见相同的,所有桥下面的桥墩,是用许多圆桶形的石块架叠起来的。过这里,就是渭水东岸了,周的灵囿、秦的阿房宫、咸阳古城都在这前后,现在可没有什么,不过一片平原,种着麦粟而已。咸阳古渡,年
咸阳古渡,年
四十多里,到了渭水河边,唐渭城也在这附近。我们念唐诗,渭城朝雨浥轻尘……西出阳关无故人,那典故也就由这里产生。唐朝送人东出都,到灞桥;送人西出都,到渭城。现在的咸阳县城,移在渭水西岸。从渭河东岸看,可以看到半环小城,顶着两个残破的小箭楼。在咸阳城外,渭河西岸,立有一幢木牌坊,上写着咸阳古渡四个字。这咸阳古渡四个字,是含着多么浓厚的苍凉诗意呵!渭河上游,民国
但是这渭河,虽是姜子牙钓过鱼的所在,和我们理想中青溪老石、游鱼历历可数的景象完全两样。这里是一片泥滩,湮没了西兰公路的路线,到泥滩上一看,那渭河由南而北微弯的流着,虽不曾发出什么巨浪,可是像黄河一样,流着很急的浪纹,向前奔去。水的颜色,也像黄河的水带着混浊的泥沙,黄中有黑,令人望着,生不到一点美感。河面却是不怎样的窄,约有半里,两岸没有山,也不见什么渔村蟹舍,东边是平原,西边是高原而已。车辆渡咸阳附近渭河,年
河岸两边,都停有渡船四五只。这船和黄河的渡船,形式也差不多。是平扁的,舱面上盖着板子,骡车人担,一齐上船。船后有略高的一方舵楼,但是没有舵,将两棵微弯的树料拼凑在一处,当了个催艄橹,拖在水里。扶橹的汉子脱得赤条条的,不挂一根丝,口里吆喝着指挥的口令。咸阳古渡,年
在他指挥之下,有四五个船夫,拿着瘦小的树干当了篙撑。有时,撑篙的也就跳下船去,硬扶了船走。这样一道河面,往往是要一小时才能渡过,至快也要三十分钟,这渡船的蠢笨,可想而知。咸阳古渡,民国
我拟想着,古人造这种渡船,也许是用他们的舄来打样的,所以头尾都是方的。由汉唐到现在,大概这船都保持着它的原状,不曾改换,若说是古渡,也真可以称得起是古渡了。咸阳城区地图,民国
咸阳城外,临水有三五十户人家,映带着两个小箭楼,和一条混浊的渭水,旷野上的太阳,斜斜的照着,那种荒寒的景象,是深深的印在我脑筋里。因为咸阳古渡这四个字,老早唤起了我的注意呀。咸阳城内,还有不少的神话古迹,因赶着行路,没有进城去参观。二十一、周陵
咸阳之汉唐古墓,年
当汽车驰上高原的时候,渐走渐高,不见一点树木,只是那浑圆的土堆,高到四五丈,整幢房子那样大,三个一群、五个一排,散在广博无垠的地面上,那就是几千年前的古墓。唐崇陵之鸵鸟,年
由这古墓上去推想,我们就可以知道流出海外,辗转南北古董商人手上的那些古物,都是在这土堆里出产的。游人到此,正不可以小视了这穷荒地面上的黄土堆,须知道这里,不亚于西方小说上的金银岛,有人在未开掘以前,把高原上的古墓据为己有了,他就是中国第一个大富翁了。在高原上,远远的看到一幢绿瓦红墙的新建筑,那就是周陵。假如事先不知道,游人是要大大的吃一惊的。因为这样穷荒得连青草都不能高上一尺的所在,实在不配有这样华丽的建筑呀。周陵大门,年
那周陵的大门是具体而微皇宫式的,三座园洞门。由侧门进去,里面是一座石牌坊,大大的一个院落。正中一座陵殿,并不怎样高大,殿中设着周文武的排位,殿外东西两边有厢殿。现在县立小学所占有了。转过了殿后,一个平顶的墓堆,紧紧的对了陵殿的后墙,在墓前设着一幢大碑,楷书“周文王之陵”五个字。周武王陵,年
文王陵的后面约有二百步的远近是武王陵。武王陵的高大和文王陵的差不多,只是陵前一片空阔,相比文陵紧贴在陵殿之前,要好得多。陵前有条石板道,夹道立着二三十块小碑。碑上所记述的,都出自清朝人的手笔,而名士抚台毕沅的尤多。本来陕西的古迹在近百年来,毕先生整理的不少,游陕西的人是不能不知道的。不过这周陵究竟是不是真的,到如今还是个疑案哩。周陵的布置也不过臭椿之类,尺来高的树干,在稀松的草丛里摇撼着。这个地方在高原上,很不容易得水,所以让树木天然生长是很不容易的。假如要在周陵造林的话,我想必得多打几眼几十丈深的井,多用园工灌溉,至少经过三年以上,那才有希望呢。周陵后面靠北一带,古墓很多,相去五六里的所在,那屋高的古墓相接连着,几乎在一二百冢,这也可以说是古墓群了。二十二、乾县
乾县,民国
乾县,前清立为直隶州,所以到现在,大家还是顺便叫一声乾州。这个县城大概是西安西路一个农商交易的所在,很热闹,正中一条街,堆满了农家所用的东西,几乎只有两尺路可以走人。黄土墙上的柜台,配着灰色的木板门,矮矮的屋檐,街两旁的店户全是如此。往来街上的人都是穿了青蓝衣服的农人。乾县县城地图,民国
据本地人说,乾州有个外号叫米粮川,因为这里农产很丰足。米粮川,人家也以讹传讹为美良川。戏词上常有所谓美良川,难道说的是这里吗?又西安乘长途汽车向西行的人,多半是在这里打中尖,这里有比较好些的饭馆,可以弄出鸡蛋和猪肉来,若再向西,须要五十里的监军镇才有吃的。乾陵,年
出了乾州北门便步上高原,偏西五六里,是唐朝的乾陵,本是唐高宗的陵墓,据传武则天也葬在这里。偏西,还有个唐僖宗靖陵。不过,我们只看到层层向上的农地,依着山梁子重叠着,此外看不到什么。这个开垦着农地的山梁子,是西北高原一种特有的现象,尤其是出了乾县的北门,只见左右前后的土山重重叠叠,是方块子农地堆起来的,那是别有趣味。二十二、八户人家的永寿城
由乾县西北行,公路是完全在高原上,渐渐地高升着。其间经过两个小镇市,都荒凉得很。第三个镇市,便是监军镇。一条由东而西的街,约莫有百十户店铺,所卖的东西,和乾县差不多。永寿县城地图,民国
在街的西头斜坡上有一幢瓦房,门口直立着一方永寿县县政府的匾额。我向着同伴的人打听,才知道永寿县去这里二十里,在半年以前,那里曾经土匪攻扑过多次,对于行政上多有不便,所以把县署移设到监军镇来。监军镇鸟瞰,年
我一路行来,都是顾忌着有没有匪,现在遇到这股强有力的证据,自然是心里越发不安。因为所坐的汽车,在乾县耽搁的时候太多了,所以经过了监军镇,太阳便已偏西,到了永寿县不远,西边天上,黑成一片,阴云由地平线上涌起,已是下着零零碎碎的雨点。据同行的人说,只要一下雨,公路上其滑如浆,就不能走。因为高原上都是黄土,黄土沾了雨水,就很粘的,所以同行人已决定了计划,就在永寿县住下。我虽觉得不妥,然而这里究竟是个县城,住在县城里,那有怕土匪之理,所以心里头尽管是忐忑不安,可是我嘴里,决不问一句话。永寿县,民国
一条很平直的路,抵了一座山脚下,远远的看到黄土崖上,环抱着半圈子黄土筑的城墙。又在一个小山坡上,竖起一座小塔,却也有些风景。永寿县之塔,年
及至到了城根下,拥挤着两行黄土屋子,破墙倒壁,凄凉得不堪。数一数,约莫有十来户店铺,可是说是店铺,也不过是理想之词,全是黄土壁子中间,有两片木板门,商品的点缀,有一个黄土灶,有一千黄土柜台,陈列着几方冷锅块,有一个敞门里面,开进去一辆邮车,一辆货车。窑洞,民国
一打听,停车的所在,便是永寿城外的汽车站,而且是旅馆,下车去看看,那敞门里面,倒有两间漆黑的厢房,全被人占去。这后面,是个长方院子,三方无墙,是把黄土坡削得陡直的立着,在那土坡中间,开了几个窑洞子,而且也只剩有一个了。伸头进去看看,里面就是一方土炕,此外一无所有。与其说是窑洞,到莫如说是坟窟,土气息扑鼻。可是我们一行两车,有十几个人,当然住不下,便一同进了城。永寿县饭店前之食客,年
城外是那样荒凉,预料着城里是应该热闹些的,殊不知大谬不然,只看到那土筑的城墙,在几个高低不齐的土山上,或隐或显,城里上上下下的土丘,有的栽着麦,有的长着乱草,几堵秃墙,在荒丘乱草中间撑着而外,便是斜坡上,几个窟洞。仅仅北边山坡上,有几幢瓦房,后来一打听,据说共是八家,其中有三家,还不是民房,一所系是城隍庙,一所是废弃了的县衙门,一所是破庙改的县立小学。而那五户人家,还有一连守城兵借住了,简直可以说是这永寿县城没有人家。汽车出永寿城后,年
生平所经过的城市,要算这是第一个荒凉之城了。张恨水先生此后的旅程,都记录在下面这本书里:
本文由“终南山故事”独家整理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