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华阴简介
华阴文化
华阴新闻
华阴要闻
华阴资讯
华阴饮食

黄河岸边觅史魂,满目华章墨雅韵请欣赏

编者注解:灵宝是一部厚厚的书,需要我们一页一页认真地去解读!

走马豫西

傅晋宏

年12月13日,上午看完南京国家公祭实况,让人心情振奋。下午,我们与母亲、同事五人结伴而行,游走了三省美景——名副其实的“晋秦豫金三角”地区,主要在河南灵宝市的西部活动,河南省的最西部,简称豫西。天气晴朗无风,暖意洋洋,冬天里的秋天,很是惬意。

由韩阳的三新村到七里村(原中瑶乡驻地)再到风陵渡,山路弯弯,行走高原,沟壑纵横,地貌壮观。盘山公路是那样的蜿蜒悠远。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首阳山头好风光。

由风陵渡黄河大桥过河,沿县道往东仅3公里,有个西北村,陕西的最东边村子。当我问起杨震祠时,回答说:“你们到河南去问吧!”噢,我已经忘记了,这里还在陕西的潼关县。前行不几分钟,就看到两省界标,上有大字“热爱河南,增辉中原”。十几分钟时间,从山西进入陕西,又由陕西进入河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从中国传统的大区域上说,我们由华北来到了西北,转眼又由西北踏入了中原!

首先入目的杨震祠,位于杨家村南,由于路边没有标志,我多少次经过,均未找到,今天总算亲眼目睹。杨震祠背负秦岭余脉,北望滔滔黄河,是杨村东南的一个大院。院内一个大殿,坐南朝北,赭红色墙壁。北墙大门两侧10幅壁画,构成一组鲜艳明快的连环画,将杨震的生平梗概、精彩瞬间,特别是对“四知”含义,介绍得更为详细。听当地老人讲,这里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杨先生生日,祠前广场有庙会。杨震祠东隔壁有龙王庙戏台,西边为杨震小学,原来是豫灵六中。大门口有喷绘版面——杨震简介。校内墙上也有一块块杨震的生平介绍,这里的孩子从小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

杨震故乡在潼关高桥乡(属弘农华阴)“四知村”,位于渭河南岸。村边新建有“杨震纪念馆”,同时也是潼关县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周一闭馆。每天到这里拜谒先贤,接受廉洁的人络绎不绝。

杨震是东汉时期人,曾在杨家村办学,在这里教书校书,学堂叫“三鳝书堂”。由于他博学多才,被誉为“关西夫子”。50岁及官,升任东莱太守。任间,途经今山东昌邑,县令王密(系杨震推荐做官)为报栽培之恩,怀揣十斤黄金晚送,震当面回绝。密辩:“黑夜无人知晓!”震说:“你顶天而来,天知;你踏地而来,地知;你携金而来,你知;你赠金与我,你知。可谓‘四知’!此岂无人知?!”密羞愧,怀金而去。此为“暮夜却金”故事,杨震因获“四知先生”美誉,传遍神州大地。现在华阴市、潼关县和灵宝市都在做杨震的文章,特别是在大力提倡勤政廉政的今天,杨震无疑是一个典范,一面旗帜,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据说山东昌邑县的老百姓为了纪念杨震,在那里修了杨震庙、四知堂和纪念塔。前些年,有人在杨震老家的城门楼上篆刻镶嵌着四个大字——“四知遗风”。灵宝杨家村的杨氏后裔的门楣上曾有“四知家声”四字,杨震的操守对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

第二站,阌乡故城。告别杨家村,继续东行,我们在万回村一带走上国道。在疾驰途中,突然路北的高阜上一个高大牌坊扑入眼帘。北拐进村子方知村子叫阌西村。原来阌乡县城就在阌西村东北三华里的黄河南岸,东来汴洛入函谷(关),向往帝京(西安)过潼关,阌乡乃必经之地城。年6月国家实行精简机构,多地两县合并。阌乡县并入灵宝县,仍名灵宝。汉代即建立的千年古县阌乡县就算消失了。同一年,我们山西的万泉与荣河合并为今天的万荣县,临晋与猗氏合并为临猗县。只是有点太委屈阌乡县了,万荣县名由万泉和荣河各取一字组合而成,临猗县名则是由临晋和猗氏浓缩合成,尚留有原来两县的脐带,而且原来的县现在至少是个乡镇,而阌乡则只是两个村子了。他们以“阌”字开头作为村名,延续着阌乡县城的脉搏。

有文章回忆,阌乡县城的南面曾是一片万顷水田,全国有名的“阌莲”就在此生长育出,这里沃土甜水,阳光充足,长出的莲藕比别处的莲藕多二个孔,俗称“九孔莲”,它的特点肉细清香,甜脆多汁,而且是“藕断丝不连”,即使生吃也清热泻火,爽口利痰。尤其是“六月花下藕”是历代皇家的必选贡菜。

阌乡县被撤销了,阌乡变成了乡镇,按说县府应该存留。但仅仅五年后,年三门峡水库拦洪蓄水,老县城处于海拔米以下的淹没区,遂不得不迁移。阌乡人民响应国家号召,舍小家为大家,一部分远迁敦煌,剩下的又分两部分向南迁塬上,分别就是今天的阌西和阌东(有人简写为“文西”和“文东”,是对文化遗产的亵渎,类似现象还有将永济市的“虞乡镇”被写作“于乡镇”,芮城县“南磑乡”被写作“南卫乡”),阌西属于阳平镇,阌东属于西阎镇。关于移民,芮城人是最不陌生,因为永乐宫就是同样原因被迁到今址的。潼关、蒲州、平陆、陕州、灵宝古城都是这样毁掉的。永乐宫是最幸运的硕果仅存。

由县城迁到阌西村的人较多,距离古县城较近,后来就继承了阌乡的名号,现在阌西村也叫阌乡村。搬迁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生活十分困难,他们背井离乡,白手起家,默默承受饥饿和贫困,战天斗地,躬耕不辍,为国分忧,义薄云天,现在已经从城乡变迁散的阵痛中奋起,经过三代人近半个世纪努力,终使村庄呈现今日之貌。网上搜索周彦平《可爱的老閿乡县城》一文,将县城辉煌和后来搬迁过程,全面反映出来。我们决定去阌乡老县城看看,行行复行行,在寨子村东北的村级土路上东行。两边旷野寂寥,万木萧瑟,蒹葭苍苍,不免心生凄凉。突然一条叫“阳平河”的小河挡住去路,流水潺潺,向北注入黄河。在小河边,一当地老人指着米远凸出的残垣介绍说,现在只剩下南门遗迹了,其余全拆光了,大不如蒲州故城的废墟。由于河水的阻隔,我们没能实地查看。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年7月鲁迅先生停泊过一夜的渡口,说没有就没了。一片废墟,几乎看不到城墙的痕迹了。人类在建设新生活时,又无情地破坏了原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剥夺了人们亲手创造的乡愁。

听阌西村老人回忆阌乡县城的情境,很悲伤又很无奈。他们原来在县城,条件很好,县城被拆,在异地重建家园,而且远离新县城——灵宝。他们被大大地边缘化了。由市民变成村民,垂直下降。移民补助数量有限,而且常常发不到位,生活改善缓慢。我顺便问他:“去过河对岸吗,河对岸是什么地方?”他说去过,对岸是芮城的蔡村和礼教一带。阌乡过去是作为一个古县城,怎能没有渡口?芮城那边叫“礼教渡”,偏西就是永乐镇(原村渡)。

返回阌西村口,我再度审视那个牌坊,气度非凡,上书“阌郷”二字,为年7月所建,能看出当地人对“阌乡县”的无限怀念和深厚感情。建牌坊旨在让后人传承阌乡历史,彰显前辈美德,激励他们继往开来,发展经济共奔小康。许多人对“阌”不熟悉,只读半个字,读作“受”,实际应读“(wén)文”。“阌”字全国仅这个地名用这个字,字典上仅有“旧县名,在河南”一条义项,没有第二义项。它就像河南安阳的“羑(yǒu)里”、四川的“阆(làng)中”、北京的爨(cuàn)底下村。镶嵌在墙壁内四块石碑,有《阌乡建县始末》《阌乡村门楼记》,还有原阌乡县城平面图、历代颂阌诗词选等内容。在豫灵镇中心有个“阌锦园”,我去过两次,那里想多美,有多美。豫灵镇过去叫阌底村,阌山山脚下。阌锦园介绍的是豫灵镇历史地理物产,以及百姓休憩的乡村游园,是镇上最热闹的的地方。倒是今年春天在飞驰的火车上,刹那间看见“阌乡站”还在,怦然心动。它虽然只是陇海铁路上的一个小站,但它唤醒人们的对历史地名的甜蜜回忆。

第三站,荆山黄帝铸鼎塬。位于灵宝市阳平镇的荆山一带。按照指示牌,下国道,南行8公里抵达景区。一路墨绿的柏树站立两行,像两排卫兵,带我们经过徐家营走向目的地。景区不大,门票10元,关键是距离我们不远,不用到公里外的陕西黄陵县,就能了解到黄帝的丰功伟绩。铸鼎塬是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铸鼎祭天、奠定邦国、驭龙升天的地方。《史记·封禅书》载: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崩焉……。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铸鼎塬由此而名。

我们看到铸鼎塬的镇馆之宝——贞元十七年()的一块残碑《轩辕黄帝铸鼎碑铭》,记载黄帝荆山铸鼎,以及统一中国的事迹,非常珍贵。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关于记载黄帝功绩最早的一通碑刻,是研究黄帝文化的稀世珍品,也是铸鼎塬悠久历史的见证。黄帝在此升天,人们把他的靴子埋在其铸鼎之处,成了黄帝的衣冠冢,称“荆山黄帝陵”。千年的文字会说话。正是碑的珍贵,使得陕西黄帝陵想出高价买走,灵宝当然舍不得。大英帝国宁可舍弃印度,也舍不得莎士比亚。可以说,这块碑成就了一个景区,就类似王之涣《登鹳雀楼》之于鹳雀楼,王实甫《西厢记》成就了普救寺一样。第四站,夜渡黄河。离开铸鼎塬,朝东开去。临时决定从芮城大禹渡,坐摆渡船过黄河,体验不一样滋味的行程。这时天色已晚,道路不熟悉,摸索前进8公里。走时太着急,也没有带灵宝市地图。不时走错路,后来就多问,我们耽误不起了,又怕到了渡口停摆,再原路返回,往返16公里,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耽误时间。我们从国道“大拐弯”处西阎镇的常阎村,经祝家营,再到东吕店,且走且问,一路向北,终于在陌路尽头,看到对岸大禹渡的稀疏灯火,忽明忽暗,大有“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朦胧意境,非常激动。夜渡黄河,别有风趣。行至江心,冷风飕飕,吹面生疼,我们纷纷竖起衣领,掩住耳朵。同伴们没有这样连车带人乘坐摆渡船的经历,所以都感到格外享受,很是兴奋,特别是因为脚下不是一般的河流,是最熟悉最伟大又最陌生的黄河。要害的是这趟出游探索了新路,不用再走回头路了。价格虽贵心也甘,权作水上兜风,换个角度看大禹渡嘛!同行的美女诗人触景生情,口占一首《夜泊禹渡》:“凌波张翼燕儿轻,激浪打船催我行。河色未及观览尽,彼岸灯火已相迎。”10分钟左右,不知不觉便到达大禹渡岸边。实际上是回到山西,我们回“国”了!这边路线就熟悉多了,豪迈奔县城……

第五站,芮城县城。华灯初上,流光溢彩。路经县城作短暂逗留。途经亚宝集团大门,深感芮城人民创业精神之伟大。上百市民在文博馆门前广场踏着节拍,翩翩起舞。灯柱上的诗词书法深深吸引着同伴,他们连忙下车拍照。车览会展中心,宏伟壮观。大街上人流如织,熙熙攘攘。同车有三位没来过芮城,对芮城城市建设啧啧称赞,向来只知道“芮城没城”的说法。这是我年第五次到芮城,不过这次欣赏的是夜景。

第六站,杜庄卤肉。夜幕沉沉出县城。平风路,过一村又一村,也不知道到了何处,以为到了阳城,好想咥一顿阳城卤肉。下车一打听,原来才到杜庄。进双喜卤肉店,老板娘自信地说,虽然都说阳城卤肉味美,是他们的名气大,其实人们吃了都说我们这里的好。饥肠辘辘,决定在这里填饱肚子。每人一碗扯面,一个肉夹馍。果然肉香而不腻,扯面味道鲜美,特别是烧饼酥脆,稍用手一掰,酥皮掉落,宛若点心,令人直流口水。问其故,说是面中油多,真实诚啊,物美价廉!

肚子圆饱,滋滋润润。春风得意马蹄疾,轻舟已过万重山!其乐融融,顺顺利利,开开心心。两岁的豆豆,很懂事,教啥会啥,非常聪明,为我们增加了无限乐趣。老母亲也很高兴,不然他们会在家里憋屈一天。路上大家议论今天的收获,特别对灵宝农村的循环经济印象深刻。

“灵宝三大宝——苹果、黄金和大枣。”他们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利用剪下的树枝粉碎,以及下脚料木头,做成泡沫装在塑料袋中,一个个像白色的枕头,用以种植香菇,变废为宝。这是典型的循环经济。路边许多村子热闹非凡,妇女们聚在一起装袋子,形成独特景观。按说冬天到来,闲暇时间,他们却显得格外忙。这是苹果产业的产业链的延伸,多么智慧的创新啊,让人耳目一新。

这次三省之旅,拜谒了四知先生,考证了阌乡变迁,瞻仰了轩辕黄帝,探知了入晋水路,近距离领略了大河内外的厚重人文,完成了一个全新的循环线旅行。中午12点出发的,21点回到永济,全程9个小时,公里。一路发现惊喜,增长见识,收获好心情!三位一路陪伴的朋友格外真诚,我感谢他们,他们却一再感谢我,让我分外感动,加上美景,简直是给我带来双重的满足!

诗歌、黄河、明月,在生命的岁月里,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心歌!

作者简介:傅晋宏,年生,永济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长期从事高中教学和研究工作。永济市作协秘书长,运城市作协理事。工作之余行走各地,







































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yinshizx.com/hyjj/392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